正文 第25章 抓住機遇:機會太多,你隻能抓一個(3)(1 / 2)

阿裏巴巴不走其他網絡公司的老路:找錢——招人——做事。而是獨辟蹊徑:招人——做事——找錢。人家是網站找風險投資,馬雲卻讓風險投資找網站。他先是精心做品牌,不談投資;然後又對風險投資百般挑剔,先後拒絕了37家上門的投資商,才最終接受了高盛的第一筆風險投資。

馬雲說:“我一直認為,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能有功利心。做事不能功利性太強。我沒有什麼功利心,我隻是想證明,我們這代人通過努力是可以做一件偉大的事情。說歸說,做還得腳踏實地,最後證明你不是狂人。七八年前大家覺得你狂,做出來就不會有人說了,我不過比別人早做了3年而已。阿裏巴巴融資是為做一番事業。要找風險投資的時候,必須跟風險投資共擔風險,這樣你獲得投資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然而,就在馬雲接受高盛為首的投資集團500萬美元投資的第二天,便受邀到北京去見一位所謂的“神秘人物”。見麵才知,那個人是IT財團大亨、雅虎最大的股東孫正義!馬雲在向孫正義談阿裏巴巴的情況時,隻說了6分鍾就得到孫正義的青睞。當時,軟銀每年會收到超過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而他們隻能選擇其中的70家公司進行投資,而孫正義本人也隻會與其中一家最有潛力的公司親自談判。這次,孫正義選擇了馬雲。孫正義決定投資給阿裏巴巴,他的理由是:“我堅信,一切成功都是緣於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

阿裏巴巴獨辟蹊徑,但風險是巨大的,他們隨時都有經營不下去的危險,但阿裏巴巴寧願承擔這種風險,正是這種能承擔風險的精神,才使得阿裏巴巴獲得了高盛這樣高質量的投資人。一場危機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潛藏著機遇。因為“危機”中,“危”字代表著危險的意思,‘機’字則代表著機會的意思。身處危機中,意識到危險的同時,不要忽略機會的存在。在某些情況下,“危機”可能就是你的“轉機”,正如那句名言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隻要沒到最後一刻,就不要輕易給“危機”下結論,把精力用在思考補救的辦法上,它就一定會被你的信心和勇氣化解。危機往往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新契機。因此“危機”給年輕人帶來的是“危難”還是機遇,全看你如何麵對了。

沒有出路的“機會”,撞破南牆也不是路

如果擋在你麵前的是一麵無路可去的圍牆,你會選擇掉頭,重新找另外一條路走?還是拿頭撞牆,企圖用慘痛的低價換來一個吉凶難料的出口?如果你夠執著,也許你會放棄麵前這個沒有出路的“機會”,選擇硬來,拚死撞破眼前的圍牆,但是結果呢?你有沒有想過,即使擋住你去路的圍牆轟然倒塌,出現在你麵前的也很有可能會是一麵懸崖峭壁!如此一來,你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你不但沒有打開出路,反而弄得自己遍體鱗傷。所以,相比之下,麵對這種情況,還是選擇放棄比較穩妥一些。

在市場競爭中也是如此,很多時候企業為了賭一口氣不惜賣房賣地,最後卻落得個傾家蕩產。市場是廣闊而充滿機遇的,在任何時候擺在企業麵前的選擇都不會隻剩一條,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一條路的風險太大,實在是沒有必要挺而走險,最後將自己拖垮。

一個身經百戰的創業者都知道進退有度,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理智的思考,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馬雲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曾經麵臨不少的抉擇,在阿裏巴巴創建之前,他就曾經兩度想過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