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幼兒科學活動環境的創設
幼教天地
作者:何潤花
摘 要: 幼兒的探索活動與環境息息相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離不開環境創造。隻有充分利用環境,才能促進幼兒發展。構築豐富、有趣的物理環境,為幼兒的科學活動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創造寬鬆、愉悅的心理環境,為幼兒的科學探索營造濃鬱的科學氛圍,充分利用區角、材料及人文等,從“硬件”到“軟件”進行環境創造,讓幼兒在環境中互動,在互動中探索,在探索中構建知識體係。
關鍵詞: 科學活動 物理環境 心理環境
幼兒的科學探索離不開環境的創造,隻有在與環境、材料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才能體驗、積累、構建科學經驗。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中的不斷落實,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也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走向動態,由教師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由此,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從以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知識探索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可見,新時期的幼兒教師應為幼兒的科學活動提供更為廣闊的探索空間,為幼兒創造一個寬鬆、互動、豐富的環境,激發幼兒探索興趣,確保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之中。
一、創造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保持並不斷發展幼兒的好奇心
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教師首先為幼兒創造寬鬆愉快的心理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往往是成人不注意的事情,是大多數幼兒的自發探索,特別是“偶發性科學活動”,教師要支持鼓勵幼兒的探索活動,並加以正確引導。在活動中,我們要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讓幼兒產生安全感。幼兒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會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釋。當幼兒的回答與教師的預想結果不同時,我們要尊重並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活動。
二、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動力,幼兒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求知、探索,並在學習時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教師要積極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興趣及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幼兒愛思考,有無數疑問,教師要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使幼兒思維活躍起來。
三、教師為幼兒創造可供探索活動的物質環境
環境是主要的教育資源。為了使幼兒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和活動空間是十分必要的。
(一)創設種植區和自然角
讓幼兒自由觀察各種植物的生長情況及它們生長需要的條件。如讓幼兒觀察同種植物接受光的照射不同,而生長情況不同;不同種植物的葉子長得不同。
(二)創設飼養區
讓幼兒飼養並觀察小動物,如飼養小金魚、大龍蝦、小兔子等,並觀察這些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三)創設實驗區和操作區
在實驗區和操作區投放彈性材料、磁性材料、浮力實驗用品、放大鏡、萬花筒、雨花石等,鼓勵幼兒大膽操作實驗用品,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科學道理,啟發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引導幼兒進入科學聖地。
(四)創設幼兒園科學發現室
科學探索區的創設應充分考慮水源、光源與其他區域間的影響,盡量選擇離水源近、光源充足、安靜的角落作為科探區,這樣不但方便幼兒取材,還能夠讓幼兒自由、安心地進行探索活動。設立科學發現室可以讓幼兒獨立或合作進行觀察、操作、嚐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索,關注幼兒的個性活動方式,發現並肯定他們的創新思維,觀察與分析幼兒的興趣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