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盡量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幼兒大膽思考,發揮想象力,給出多種不同答案。如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幼兒掌握加減算式時,可利用快問快答的競賽形式,引導幼兒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快速計算答案,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幼兒聽、說、讀、寫的習慣是必經途徑
我認為學習習慣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麵。其中,傾聽是學習習慣的基礎,雖然幼兒園在教學活動中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豐富多彩的教具等,但幼兒學習知識主要還是通過傾聽。在平時活動中,我很注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在語言活動中,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提出關鍵性問題,以考驗幼兒是否認真傾聽故事,並理解。語言盡量生動,音量有高有低,有時故意突然用低低的聲音講述或者提問,以引起幼兒的注意。讀到關鍵性詞語或句子時,會適當提高音量,或者變化音色等。
在活動中,我們重在為幼兒創造一個想說、敢說的環境,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發言,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聲音比較小、不太自信的幼兒,則采用肯定加鼓勵的形式,給他們更多的自信和成功的體驗,讓他們下次更願意說,更大聲地說。
除了在語言活動中給幼兒提供故事書,讓幼兒有自主閱讀的機會之外,還利用飯後時間,給全體幼兒提供同一本書,靜靜地閱讀一段後,請幼兒合上書本,說一說故事的細節,比一比誰說得更詳細。幼兒有競爭意識,都很願意表達,閱讀得更為細致。再逐漸縮短閱讀時間,引導幼兒在更短時間內理解故事情節。
當然,飯後,我們還引導幼兒書寫數字、數學算式等。在書寫算式之前,先引導幼兒通過多媒體形式了解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實踐中,反複提醒幼兒注意書寫姿勢,後來逐漸降低提醒次數,引導幼兒自主形成正確的姿勢。
四、家園的密切配合是催化劑
家庭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教師的正確引導固然重要,但家長的教育態度和提供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更為深遠。
教師有責任將正確的、科學的培養方法傳遞給家長,因此平時我們通過班級網頁、家校路路通、成長檔案等多種媒介將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的小知識提供給家長,如如何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如何提高幼兒的抗挫能力,提醒家長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任務意識、責任意識,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家長在家讓幼兒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等。這些都是進入小學必須具備的一些意識和能力。
我們也會主動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學習情況,在家學習是否專注,能堅持學習多長時間等。家長也經常主動找我們了解幼兒在園學習表現,發現問題,共商對策,向網上、園內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辦法。
家長的教育態度各不相同,有的家長對教育很有研究,特別是那些學習習慣較好的幼兒的家長,我們經常向這些家長討教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的方法,並將他們的方法提供給其他家長,幫助我班孩子共同提高。
由於幼兒園與小學作息習慣差異較大,幼兒進入小學之後肯定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這需要家長在暑假期間提前為幼兒調整好作息時間,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改善措施。
本人的教學經驗還不豐富,因此提出的觀點還比較粗略、不夠全麵,本人定當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為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