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更新知識,促進技校班主任管理工作順利開展(1 / 2)

更新知識,促進技校班主任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班級管理

作者:朱海成

技校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指導者,其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信念、管理方法,甚至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無不滲透於班級之中,因此,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班主任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班級管理工作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在這一階段,學生的世界觀尚未形成,可塑性強,加之在現實社會中,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均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不足,尤其在家庭、社會兩方麵,由於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給學生的負麵影響大,從而給學校教育帶來較大困難。新課程改革對班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班主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態,發掘學生的心智潛能,組建一支具有較強凝聚力的班級團隊,樹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切實提高技校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道德品質和實踐能力。

一、要有競爭意識,這是激勵學生前進的動力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要想讓學生在未來社會立於不敗之地,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經受挫折的意識。教師可以利用技校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優勢,鼓勵他們多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競賽活動,大到運動會、學科競賽,小至班級紀律、衛生等。學生從競爭中體會到的勝利、信心和喜悅及差距和不足是競爭給予學生的最大收獲。

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心理教育是人的素質的核心因素,優良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成功學習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技校班主任要轉變觀念,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談話,因材施教,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科學水平和應用水平,切實落實“以生為本”的思想,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致力於健康人格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心理素質。

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使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的正確的主體意識,正確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意識,是學生能夠在班級中進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條件。為此,除了要充分發揮班幹部、宿舍長、科代表等學生的組織管理作用外,還把某一階段要達到的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數,同時建立起一套學生自查自糾、值日幹部督促檢查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監督機製,把外在的要求、監督和學生自覺的行動有機結合。為保證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查,並做出恰當評價,幫助學生、班幹部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提高自主教育管理水平。

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

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管理方針,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特長,對其進行特定的輔導延伸,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性格、學習基礎等特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教學,真正落實“不埋沒每一個人才,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教學理念,為國家培養實用型人才。

五、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要避免情緒化,力求處理結果客觀公正

首先要樹立良好形象,做到言傳身教。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以自己的品行、學識、涵養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用良好的風範、氣質吸引學生;用高尚的風采、神韻折服學生。其次,要用整體聯係的觀點分析學生的錯誤,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因此,班主任在分析和處理學生錯誤行為時,不應該割斷學生錯誤行為與其他事物的相互聯係,而應該聯係學生的成長經曆、個性特點,聯係錯誤行為產生的主客觀原因、發展過程,聯係外界影響力的大小、程度等多方麵因素綜合分析,針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開展調查分析,有利於取得客觀的處理結果,有利於幫助學生增強自我控製、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於預防同類錯誤再次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