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當今社會,各種觀念甚囂塵上,麵對紛繁複雜的思潮,初中生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之中。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德育作用,用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社會變遷加快,教學者必須緊跟時代變化,才能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
四、德育要緊密聯係實際
初中德育一直存在脫離實際生活的弊病。純理論式的教學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還使教者在實際教學中感到困難重重。實踐決定認識,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來源於生活。因此,初中教學如果脫離實際,就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豐富的社會實踐對初中德育的影響尤為深刻,行動上的感召力永遠比空洞的理論更能引導人、教育人。
1.開展德育工作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正日益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領域的發展與變革深刻影響上層建築,在這種形勢下,社會環境變得空前複雜。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將轉化為無窮的生產力,反之則危害社會。社會道德教育起源於學校教育,學校要做好源頭的“清潔”工作。初中德育不是教學者的閉門造車,教學者要以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體係為基點,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展開廣泛討論,及時糾正學生思想上的錯誤觀念,將一切不利於學生成長的苗頭扼殺於搖籃中。初中德育緊密聯係實際的主要作用在於以現實力量激勵學生規範自身發展,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2.多樣化的信息渠道增加初中德育的難度。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何止千種萬種,學生也是如此。雖說學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但高速發展的網絡似乎早已突破了這一阻礙。網絡世界的信息更錯綜複雜,學生的自我辨別能力急需提高。麵對這些可能造成消極影響的客觀因素,教學者應該“化消極為積極”,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在學科教學中巧妙引入,使學生在無形中提高認識,實現自我教育。
3.初中德育尤其要考慮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外,剩餘時間幾乎在家庭中度過,家庭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當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其成長的環境也較以前優越得多,在某些觀念的影響下,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如同“伺候”“小皇帝”一般。長此以往,孩子會形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等不良品質。因此,家長應與學校建立教育合作機製,共同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二部分(課程目標)[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劉民強,袁德芳.試論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3.
[3]漆炳堅.淺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09:27.
[4]韓光文.如何開展對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致富向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