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畢業生的理想與實際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對是否在大、中城市,大、小企業經濟效益如何考慮得較多,而對國家的需要、個人未來的發展則考慮得較少,以至於畢業生畢業後出現了“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兩種突出的表現。另外在就業過程中,畢業生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或行為: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因此,教師應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敬業愛崗、勇於奉獻等新形勢下青少年該具備的素質。
2.提高綜合素質,做全麵發展的個體。
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是指新形勢下畢業生必須有把自己的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要吸取廣博知識,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思維方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頑強的自製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還需樹立繼續教育、終身學習、不斷進取的學習意識,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這也是新形勢對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的基本要求。
3.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
很多畢業生不願做工資較低,辛苦的服務性工作,隻想選擇辦公條件舒適、薪酬高的崗位,卻不知自身條件達不到那些崗位對員工學曆、能力等方麵的高要求。這些畢業生在擇業時高不成、低不就,從而導致求職失敗。畢業生應該走出擇業觀念的誤區,樹立行業無貴賤、行行可成才和為大眾服務的意識。
走訪調查顯示,部分同學會選擇自己創業,原因有很多,如不習慣企業朝九晚五的模式,家裏支持,本身想嚐試等。畢業生自己創業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學生有實用技術、市場意識、務實踏實的精神,完全具備自主創業的條件。
(二)學校需做好服務工作,做好學生就業輔導工作。
為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對技工類院校教育的新要求,學校要以就業為導向,將培養重點放在全麵提高學生專業素質、職業能力及職業道德水平方麵。對學校層麵來說,應該做到以下方麵。
做好學生就業觀念指導工作。一方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主動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同時對技校生進行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擇業方法與擇業技巧的教育與指導,幫助學生認真思考和規劃自己的職業。另一方麵,學校應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實踐環節的課程建設,大力開展第二課堂,使學生在實踐和與社會的接觸中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三)用人單位應加強與技工類學校的良性合作。
從招聘質量和效果角度來看,建議用人單位加強和技工類學校的合作,實現雙贏。首先,特殊專業人才的招聘,用人單位可以與學校簽訂訂單式培養合同;其次,用人單位可以與學校合作,在本單位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既為學生提供實習平台,又通過實習對學生進行考核和篩選,實現成功轉聘;最後,參加校園招聘會或通過學校推薦,縮小目標範圍,提高招聘質量和效率。
古人曾以“成家立業”概況人一生當中的兩件大事,職業成敗直接決定人生成敗。在現代社會,就業的成功與否與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對學生至關重要,對學校、社會乃至國家來說,都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技校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2]近幾年技校畢業生數據.
[3]技校生就業調查問卷.
[4]如何解決技校生就業問題.
[5]劉合群主編.職業教育學.廣東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6]馬學平,耿學超,劉誌.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7]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
[8]鄭維康主編.青少年心理谘詢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
[9]李踐.做自己想做的人.南方日報出版社.
[10]沈清華.差生原因及轉化.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一版):203.
[11]李航.中國大眾教育問題.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第一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