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技工類畢業生職業素養和技能調研現狀的分析
高職高教研究
作者:汪清
摘 要: 當前,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之下,各地職校招生雖然競爭激烈,但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從數量轉移到質量方麵。為了提升學校、單位和學生的就業滿意度,本文針對技工類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 就業形勢 職業修養 職業技能 技工類畢業生
我國技工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似乎不存在問題,就業率高,供不應求,但在技校畢業生的從業過程中,不滿聲音屢見不鮮,無論是用人方還是畢業生自己,都對就業不甚滿意。可見,技校畢業生就業滿意率低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與之相關的原因就是當代職業教育存在弊端。
如何在理論與實踐上找到製約和影響技工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滿意率,把握當代技校生的成長規律,尋找能夠解決當代技校生就業問題的具體對策,提高技工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以及就業質量,是當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技工類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麵對目前就業形勢,技校畢業生的心理是複雜多變的。一般觀點認為技校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以及其他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
為了幫助廣大技校畢業生及技工類院校就業指導部門更好地認識這些問題,為就業做好心理準備和心理調適,我們總結出以下技校畢業生就業時存在的問題。
第一,技校畢業生自身定位不清晰,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但是卻沒有特別技能,似乎什麼都會,又似乎什麼都不會,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卻又不甘心做太簡單的事。
第二,技校畢業生職業素質和技能狀況問題凸顯。現在工作單位已不再看重工作經驗,而是更偏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有些畢業生因自身綜合能力不足,或因機遇時機把握不準或都想法片麵等,常常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這種心態往往導致部分學生對社會及人生產生有關偏頗的看法,不利於畢業生尋找合適的工作。
第三,職業道德認知程度不高,還需加強。不少畢業生認為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曆能為找工作帶來很大優勢,有的技校畢業生憑勤奮刻苦,在學習期間努力獲得相關職業證書,不刻苦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騙取企業的初步信任,對其自身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從反饋的畢業信息來看,凡態度端正、敬業、誠實、虛心好學、工作認真負責的畢業生都受到了各企業單位的好評,為他們實現人生價值鋪的道路。
第四,課程設置及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工作還需細化。調查時得知一個事實: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並不是阻礙學生轉化為員工的最大難題,職業道德才是畢業生的“軟肋”,職業道德素養可以影響人一生的發展,技術可以速成,職業道德素養卻不易培養。因此,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應貫穿日常教學和教育中。
受傳統觀念和想法的影響,有的畢業生非常向往到熱門企業就業,其實很多熱門單位的員工已經趨於飽和狀態,另外,許多集體、民營和三資企業等在近年來良好的投資環境背景下發展非常迅速。為使畢業生進一步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學校應想方設法地為他們提供相關就業信息,選擇比較好的單位供他們選擇就業。同時,學校還應鼓勵他們敢於開拓創新,運用自己所學走創業之路。
二、加強技校畢業生職業素養及技能和提升就業滿意率的對策
技工類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技師、高和中級技術人才的重任,麵對我校畢業生現狀,我們隻有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技能,一手抓思想品質,在兩手都要硬的情況下,總結經驗、改進方法。
因此,我們在培養畢業生時應著眼於整體素養,以培養看得見的職業素養為基礎,重點培養看不見的職業素養。當然,這個培養過程不是學校、學生、企業哪一方能單獨完成的,應該由三方共同協作,最終取得績效,各取所需。
(一)學生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1.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積極為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