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高校實驗室開放現狀的分析及思考
高職高教研究
作者:方利娟
摘 要: 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實驗室開放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本文對廣西高校實驗室的開放現狀進行了分析及思考,以期為開放實驗室的體係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廣西高校 實驗室開放 現狀
1.引言
開放型實驗室體係是指麵向所有學生,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利用學校正式建製的各級各類實驗室,利用現有的師資、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資源,在完成正常數學、科研任務的同時,為他們提供課外活動的實驗場所和相應的保障措施,最終所形成的一套開放實驗管理模式[1,2]。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實驗室開放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礎,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3-5]。自2005年教育部明確規定將實驗室開放建設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係後,各高校在此政策的指導下,開始著手實行實驗室開放的工作。筆者走訪了廣西多所高校,發現其在實驗室開放方麵仍存在不少問題,現分析研究團隊在開放型實驗室體係建設中發現和思考的問題。
2.高校實驗室開放現狀
在有關政策的指導下,雖然目前各高校都明確認識到: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實驗室開放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礎,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但是想要真正做到開放難度還是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實驗室進行真正意義開放教學的高校不多。筆者走訪了多所高校實驗教學的老師,實驗室主要進行的是實驗教學,隻是對少數做畢業論文的學生或是跟導師做研究的博士生、碩士生開放,對於非本專業的學生幾乎是完全封閉的。
(2)實驗室開放的作用不大。各高校的實驗室主要是針對實驗教學而設立的,實驗教學往往是讓學生不斷驗證課本上所敘述的理論,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實驗步驟書本上都已列得一清二楚,學生按部就班地做完實驗,基本不管實驗結果如何,關好門窗就走,實驗室暫時“封閉”,等待下一批學生重複不變的實驗。通常隻有曆年的畢業生論文實驗,才發現那略帶探索的特性,其中大部分還是驗證性的,實驗室隻對這部分學生開放。目前,大多數廣西高校實驗室實驗教學內容以中基礎性實驗(40%)為基礎,輔以小量的提高型選做實驗(5%)和創新型研究實驗(10%),高層次的實驗內容安排主要集中在本科畢業論文類實驗(22.35%)和競賽類、科研類實驗(22.40%)。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和實驗室開放的初衷不對路了,隻注重驗證,而把更重要的探索與發現排除在外。這樣不僅不能充分利用實驗資源,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激情與創新動力。
(3)開放實驗室的管理難度增大。開放型實驗室與常規封閉型實驗室相比,存在實驗時間不確定性、實驗項目多樣性、實驗對象多層次和多專業等問題。實驗室開放,實驗人數增加、實驗項目增多、化學試劑用量加大、儀器設備使用率提高,指導教師減少,實驗室萬一發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難以處理。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務十分艱巨。這在那些剛升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些院校往往沒有專門的實驗老師,理論課教師兼任實驗師,實驗設備數量少、更新慢,加之老師本來數量就少,導致這些院校的實驗室除了正常的實驗教學時間外,基本上都處於關閉狀態。特別是複旦大學的投毒事件,給高校實驗室的開放工作敲響了警鍾[6]。
(4)缺少資源保障。實驗教學資源充足是實驗室開放的基礎,它決定了實驗室開放及開放的質量和範圍,包括房屋的合理使用,儀器設備的合理配置,實驗材料的合理使用等。近年來,擴招給許多高校都帶來了資源緊張的難題,雖然一些學校非常注重實驗室建設,並逐年增加經費投入,但仍麵臨“僧多粥少”的尷尬。廣西高校乃至全國高校普遍反映實驗室場地不足,儀器設備老化,更新較慢等情況,同時實驗材料的耗材又在不斷增加,卻往往在資金上得不到及時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