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索(2 / 2)

三、營造寬鬆情感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首先,要讓學生“三動”起來:一是讓學生的“情感”“動”起來,在政治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回答等給予表揚鼓勵,讓學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正確引導,及時鼓勵,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做得到位,則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樹立創新思維意識;二是讓學生“嘴巴”“動”起來,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鍾,每節課安排一個學生進行時政演講,既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引導學生主動關心國內外時事,講一些和學生比較貼近的例子,多角度分析利弊,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樣,不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讓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三是讓學生“手腦”“動”起來,讓學生動手動腦做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讓學生提出問題與設計問題,讓學生出題,出題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探求問題的過程,從而通過活動鍛煉學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創新力。

其次,要讓政治教學“活”起來。我們在教學中應樹立“一種意識”,即增強教學開放意識,從讓學生得到唯一答案變為要求學生積極置疑、大膽想象、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做到“三方麵注重”:一是既關注問題的結論,又注重解決問題的途徑和過程;二是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網絡,從而把握學科知識的內在聯係;三是通過情景模擬、現實模擬等方法,構築學生的綜合思維模型,形成多學科、多角度、多側麵的思維方式。

開放型教學要求政治教師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為了使學生成為獨立思考、銳意創新的人才,要發展他們的發散思維,發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質變,發散就變成了創造。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多提一些發散性問題,因為這類提問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解決問題。

四、關注生活,在感受、分析生活中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思想政治課的閃光之處在於緊密聯係實際,創造性思維的源泉不在課本中,而在生活中。隻有對生活保持高度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創造性思維才具有實質性內涵,才不會迷失在課本知識之中,才能真正顯示出思想政治理論的價值。脫離時代的政治課是缺乏生氣的。如在講述《當代國際社會概況》中的“決定國際關係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這一原理時,可結合國際形勢,如“中日釣魚島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分析大國之間的關係為何親疏冷熱;在分析我國和平外交政策時,同樣應結合時政分析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及五個基本點,從而將政治課堂與時事政治教育有機統一起來。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基礎教育的創新。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