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潘存龍
1.信息素養
1.1信息素養的涵義
“信息素養”是指人們所具有的對信息進行識別、加工、利用、創新、管理的知識、能力與情意等各方麵基本品質的總和,主要包括: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三個方麵。
信息知識是人們在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拓展信息傳播途徑、提高信息交流效率過程中所積累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是構成信息素養的基礎。
信息意識是人們對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態度、情感、意識與道德規範的總和,是形成信息素養的重要動力。
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進行信息活動所必須具有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構成信息素養的核心。
信息能力按應用途徑及方式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麵: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表達信息的能力、創新信息的能力,等等。
1.2素養的可塑性
對素養的理解我們可從四個方麵入手:素養是後天養成的;素養是可以培養的;素養是多層麵的、多層次的;素養是綜合的,孤立的單一素養是不存在的。
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因此,國內外十分重視對人的信息素養的教育、培養和提高。
2.任務驅動教學法
2.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涵義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2.2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內涵
信息技術課程任務驅動教學實際上是以具體的信息技術操作任務為載體,以信息技術手段為工具,把學生個人完成任務的經曆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每一個任務都是一個真實自然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任務為載體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2.3“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優越性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於實現教學的直觀性。感性經驗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牽涉一些尖端科技,很多知識和概念依靠學生現有的知識是無法理解的,過多的理論闡釋往往使學生無所適從。因此,在教學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應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中觀察到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再進行分析,最後適時地加以總結、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任務驅動”的直觀性,使學生對一些細微、瑣碎的操作有深刻印象。計算機軟件的教學工作反複、瑣碎,如果教師將菜單、工具等的功能都介紹一遍,則往往會吃力不討好,通過簡單的、直觀性的任務專題可以加深印象,了解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