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行課堂教學時,多以話題為核心,多給學生各種口頭練習及聽力練習的機會。
讓他們腦、口、耳並用,並將平常的簡單對話運用於肢體表演中,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以達到通過大量的時間,使學生具備良好語音、語調及簡單會話的能力的目的,讓學生盡可能好地感知初級語音語調。實踐證明,學生對一些歌曲及貫穿動作的學習內容掌握得較好。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題。
鼓勵學生多說一些自己能說的英語,不要怕犯錯誤,多給他們口頭練習的機會(教師可在學生進項萬對話後進行適當的指導),並通過視、聽、說、玩、唱、讀、遊戲等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接觸多種多樣的語言材料;借助簡單的童話故事,讓學生進行改編並進行敘述,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學時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組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實踐,逐步形成語感。
(三)在教學時創設情境,把語言材料運用進去,使學生在情節中學習,通過交流提高交際能力。
語言學家克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英語既源於生活,又實踐於生活。因此,教師不應受時空的限製,要為學生創造全麵開放的英語習得環境。傑克·柏森說:“教好英語的先要條件是要盡可能讓學生接觸英語和使用英語。”學英語就像學遊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潛到水裏去。這樣他才能像一個熟練的遊泳者那樣樂在其中。英語是交際的工具,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最本質的功能,所以英語學習決不能隻停留在知識點的學習上,而應把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用於交流思想、交換學習和表達情感上。建議教師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作為英語日,讓學生從早到晚都說英語,充分感受運用英語的氛圍。
五、及時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及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種表揚和獎勵的方式,如我在上課時會采用小組比賽得星的形式,哪一組積極回答問題哪組得星,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評價時,應重視學生的態度、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交際能力及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等,通過觀察學生各方麵的活動,進行準確評價,避免對學生認識及評價的片麵。
六、持續反思,促進教學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樣,“教學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效的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各種有效方式,鼓勵持續反思,為有效課堂服務。我們應該反思:這節課我的預期目標實現沒有?學生掌握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還需要修改?此外,還有特別在教師的教學反思中提倡專業合作精神,促進教師有效借鑒他人教學經驗,開闊反思視野,提高持續反思的質量,以便以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實施有效的教學服務。
總之,小學英語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的觀念,主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