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響大學生英語聽力因素的研究(2 / 3)

1.1.3缺乏對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特定的文化產生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G.Brown(1997)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涉及語言、認知、文化、社會知識等各種因素。因此,除了語音等語言的外在表現形式外,語言內在所體現的文化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2]如果學生缺乏對英語國家社會製度、風俗習慣、人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了解,在聽這些文章時就不一定能聽得懂。例如,在聽力材料“He looks like a John Bull with his strong constitution.”中提到的“John Bull”,被用來代指“英國”或“英國人”,主要在美國、英國,尤其在新聞中使用較多。“John Bull”是英國的代名詞,如果學生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就會不知所指。再比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就不能從字麵上理解其含義。

1.2非語言因素。

1.2.1心理情感因素的幹擾

在聽力過程中,聽者無法控製所聽內容的語速,而且聽力內容稍縱即逝。如果在聽的過程中遇到生詞、複雜的句子,很多聽者會出現緊張、焦慮情緒,這些負麵情緒容易分散聽者的注意力,影響聽力理解,不利於聽者聽力水平的提高和技巧的培養。

1.2.2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技巧的缺乏

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進入了大學,許多知識要靠自主學習,語言的學習更應該如此。比如,可多積累英語詞彙,了解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特色、風俗習慣、用語環境等。作為英語的學習者,我們應該自主學習了解,加強文化滲透。在聽力技巧方麵,聽力練習開始前,學生應盡快進行略讀,提前得到一些與材料相關的信息,在聽的過程中,邊聽邊記錄要點。

1.2.3英語聽力學習的環境不理想

美國語言專家Stephen Krashen認為,從“聽”中獲得的輸入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占重要地位,提供大量聽力輸入對於提高聽力理解和交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英語聽力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聽力學習通常以課本為主,教師提供的相關聽力材料的講解與練習為輔助。但這些聽力材料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語言風格明顯,特點不突出,隻通過這些有限的學習材料進行聽力訓練,對於學生們英語聽力的提升是遠遠不夠的。[3]要深入學習一門語言,必須從多方麵了解該語言的學習特點、語言交流方式及說話技巧。通過廣泛了解其語言特色,進行大量的聽力訓練,學生才能找到聽力學習的感覺,同時才能提高學習聽力的積極性。此外,無論是聽麵對麵的談話還是聽錄音材料,學生都有可能受到傳播媒介或背景噪音等因素的幹擾,或者講話者的講話聲音低或講話方式不正常,都會造成聽力理解的困難。

2.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策略

針對影響英語聽力的諸多因素,進行相關研究的學者們也給出了建議。筆者在此基礎上結合本次研究,總結提出以下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策略。

2.1重視語言教學。

語言是由語音、詞彙、語法組成的。如果缺乏語音知識,詞彙量偏少,語法知識薄弱,聽力理解必定會受到影響。

2.1.1加強語音知識的學習

語音是語義的物質媒介,是語言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4]因此,在語音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多了解一些語音知識,包括音標的讀法、音節的劃分、單詞的重讀與弱讀、音的同化、音的連讀、失去爆破和語調,等等。[5]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語音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的發音規則及句子中單詞的讀音規則。隻有掌握這些音的變化,聽者才能獲取完整的語言信息。另外,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要學會區分英音和美音的差異,學習時善於總結,注意聽力選材的廣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