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公共英語課堂上的語言焦慮與對策(2 / 3)

根據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焦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麵。

1.從內因看

(1)性格因素。性格是影響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性格的外向或內向直接影響外語學習效果。就外語學習而言,目的語的操練是必不可少的,性格外向的人往往善於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他們在課堂學習上更主動,更樂於實踐,也就更容易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反之,性格內向的學習者在課堂上比較容易產生語言焦慮。另外,自信心是影響語言焦慮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自信,會增強人的焦慮感,會嚴重妨礙學生外語學習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語言交流能力。缺乏自信的學習者總怕別人嘲笑,所以在課堂上他們不願開口回答問題,通常也不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2)情緒因素。即對課堂交際活動及教師的看法會導致心理焦慮。如果學習者對教學活動及教師很有興趣, 那麼課堂的焦慮就低, 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反之,易保持沉默。

(3)語言知識與能力因素。語言的表達需要紮實的語言基礎,沒有一定的詞彙量、語法知識,語言很難準確、流利地輸出,容易使學生在學習中喪失信心和產生畏懼心理。另外,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會影響語言焦慮。學習者的英語運用能力強,學生就更有自信心,焦慮度就會降低,他們在課堂上發言會比較大膽,也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反之,他們會比較自卑,這種自卑心理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緊張、焦慮。

2.從外因看

(1)教學內容設計。教師是課堂內容的組織者和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對課堂的設計決定著教學內容及活動的難度和形式。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安排的學習訓練的內容讓學生感到太難、要求太高時,學生就會感到不安,便會加重課堂焦慮。另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教學內容,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導致語言焦慮。

(2)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反之,師生關係不融洽會影響學生參與課堂交際活動的積極性。某些老師認為自己在教室必須威嚴,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某些教師認為自己的作用就是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為課堂教學應傳授知識為主,害怕課堂失控而不組織小組活動,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引起語言焦慮。

(3)評價作用。對負麵評價恐懼是一種人格特質,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能產生恐懼傾向和沮喪心理。例如某些學生因為擔心教師的負麵評價和糾錯,所以會選擇回避一些話題甚至使保持沉默。他們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也不願參與課堂討論,因為害怕對自己的英語能力評價較低而自卑,害怕別人笑話自己,有練習的機會時隻是回避退縮或選擇沉默。

四、降低語言焦慮的策略

如何減少語言焦慮的消極影響,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如果沒有良好的師生關係,良好的教學環境就無從實現。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努力程度及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是與該教師的人格魅力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學生如何看待老師,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等都影響學生的課堂發揮和表現。

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積極的、友善的、支持的關係。當然,理解和尊重學生是建立這種理想師生關係的前提。因為理解和尊重學生是對學生人格的充分肯定。另外,老師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感,減少學生的焦慮感(胡鴻雁,2003)。其中,傾聽是理解的關鍵。教師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上敞開心扉,消除防禦心理,從而更有效地學習。

2.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1)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各項課堂活動,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減輕學習壓力,從而使他們的語言運用力能得到提高。教師應該完成角色的轉換,由原來教學的主宰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

(2)重視課堂教學評價,增強學生自信。肯定的評價起著導向、激勵的作用,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運用表揚和鼓勵機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在參與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逐步樹立自信,消除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