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1 / 2)

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金蘭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江澤民同誌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素質的主渠道,一線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寓創新素質的培養於課堂教學之中,實施創造性教學,努力提供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創造良好的環境。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為此,我們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播撒創新的種子,努力營造創新的氛圍,勇於提供創新的機會,善於啟發創新的心靈。

一、在體驗中培養

學生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好奇、探索的願望,有一種渴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勝利者的願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種自身願望與學習動機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正如《學記》所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如果教師能啟發誘導學生去理解,引導而不給以牽製;積極鼓勵督促而不強加逼迫;啟發思考而不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真正去體驗,學生才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徹底放飛自己的思維,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從而產生積極的體驗,並在體驗和感悟中主動去思索,去發現,去創新。

1.提供各層次學生都能參與解決的問題。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預想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因人而異地提出不同的問題,力求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例如:我在上《梯形的麵積》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操作。讓學生用兩個梯形拚出以前學過的圖形,形成表象,使自由探求有了基礎。(2)再現。讓學生再現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麵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3)嚐試。出示網格中的梯形,自己探究梯形的麵積計算公式。(4)互相交流,展示各種不同的思考方法:有的學生利用兩個相同的梯形拚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到啟示;有的把一個梯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求麵積;還有的用割補法把梯形轉化成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成功的體驗。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成功的快樂。

有時學生不會自發產生數學思考,因此教師要做到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識的注入者。”有了教師的指導,教學活動就不會盲目進行,就會增強目的性和實效性。例如:教學“互質數”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先指名學號是5的學生站出來,然後說:“請學號和5互質的同學站起來。”話一出口,全班思索,人人參與,學生都在思考自己的學號是否與5互質,從而深入理解互質數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