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作業評判小組。由科代表和幾名學生組成作業評判小組,及時做好作業評判交流。其主要職責是:(1)收集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其他學生參考。(2)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範例,並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3)在教師的指導下,作業評判小組及時總結正確解法與糾錯,讓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5.作業分層批閱。平日裏總有一些學生,偷奸耍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不交作業,因為不知道是誰沒交作業,所以要耽誤時間調查。或者,即使交了,也“畫”得亂七八糟。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這最令教師頭痛。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為今後在作業批改時可嚐試采取分層批閱的方式,具體做法如下。
(1)設立A、B、C三個數學課代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作業分為A、B、C三個層次上交:優秀生的作業為A層,上交給A課代表;中等生的作業為B層,上交給B課代表;學困生的作業為C層,上交給C課代表。教師給每個課代表印發作業名單,便於在批作業的過程中及時記錄進步或退步的學生。這樣做的益處頗多,如學生作業上交層次清楚,更有條理,作業批語更有針對性,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這種上交作業的方式,增強了學生寫好作業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競爭欲望。
(2)隨堂批改作業。批改順序為:C層→B層→A層,作業的下發訂正順序也為:C層→B層→A層。C層作業最先批改好,並在批閱B層作業之前下發,然後批改A層作業,再在批改A層作業之前下發,最後批改A層作業,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差”下發作業。這樣做可以盡可能地避免學困生訂正時的抄襲現象。
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師的情緒和精力剛開始作用教學對象時保持高漲,但會隨著對象“作業”的優劣而產生變化,而先劣後優的順序會激發教師的批閱熱情,同時也削弱因長時間批閱作業而產生的負麵影響,有利於教學效果的反饋。這樣的方式既符合教師的心理特點,又符合“班大人多”的特點。
總之,作業批改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關鍵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動”起來,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