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1 / 2)

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殷勤泰

“有效教學”是指學生在正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得到更好的發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呢?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學生一旦對某個事物或是某門學科產生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開始。因此,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寬鬆、安全、愉悅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營造出具有真誠和理解特色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處在一個群體中,存在價值。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才能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智力才會活躍,思維才會與課堂教學產生共鳴。在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不能回答,或答得不流暢,甚至完全不正確時,我們都不要打擊挖苦,而是說一句合適的肯定話語:“你要不先坐下,再想一想。”“誰來幫幫他……”教師一句讚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增強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促使學生有效學習。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一個教學情境的成功創設,直接影響一節課的學習效果。

1.情境創設要有目的性。

要創設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境態度等方麵的發展,既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又充分發揮作用的情境。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利用生活感悟數學知識,真正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如上《元、角、分的認識》時,可以創設一次購物情境,認識元、角、分的應用和換算。

2.情境創設要有趣味性。

情境創設形式很多,有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等,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靈和運用。如低年級應多以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等形式進行,而高年級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引導學生。如《分數的初步認識》,可以設計小驢分甘蔗的故事,感受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

三、留給學生足夠自主、探究學習時間,學會總結與歸納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借助手、腦等器官,學會總結與歸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但由於學生思維能力較差,知識與經驗都比較貧乏,若缺乏足夠的時間及教師的建設性指導,則很難形成科學的觀察、操作、思考、探索能力。要想提高探索能力,促使學生有效發展,就得讓學生有足夠時間探索、學習、總結和歸納。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先摸一摸自己準備的盒子及具體實物,認識長方體的麵、棱、頂點以後,接著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己發現、探究長方體麵、棱、頂點的特征。學生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的自主探究活動,在相互合作、討論交流中發現長方體的特征,從而更形象、更清楚地認識長方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