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數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重要性及培養策略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楊華芝
摘 要: 中職數學教學往往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而忽略觀察能力的培養。本文分析了我校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對如何通過培養觀察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中職數學教學 觀察力 培養策略
一、中職數學的教學現狀
自從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頒布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設備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中職學生的總體素質越來越差,厭學情緒嚴重,學習成績不理想,缺乏自信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過於注重分析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觀察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課的過程中對其本質造成誤解,認為數學是枯燥乏味的,與生活無關,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觀察對學數學的作用
在科學研究中,幾乎處處需要觀察,隻要勤於觀察和善於觀察,就能有所發現,就能解決一些問題。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論述觀察在科學中的作用時指出:“理論所以能夠成立,其根據就在於同大量的單個觀察關聯的,而理論的真理性也在此。同樣,在數學活動中,常常通過觀察來搜集新材料,發現新事物。數學活動的過程離不開觀察,觀察可以認識數學的本質,揭示數學的規律,探求數學的方法。”
1.有助於發現數學對象的特征、性質與關係。
數學思維通常從觀察數學對象開始,結合運用其他方法才能獲得關於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因此,觀察法是數學思維過程的必需和第一方法。就數學的基礎而言,公理的確立就是首先通過觀察事物的運動變化,再通過抽象概括才得以形成。數學概念作為現實世界的事物和現象的數量關係的基本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很多是從直觀得來的,數學真命題都是數學對象屬性之間關係的反映,認識這些關係,很多也是從數學對象的直接觀察得來的,在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中,觀察法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大數學家歐拉曾經指出:“今天人們所知道的數的性質,幾乎都是由觀察所發現的並且早在用嚴格論證確認其真實性之前就被發現了。甚至到現在還有許多關於數的性質是我們所熟悉而不能證明的;隻有觀察才使我們知道這些性質。”事實上,數論中靠觀察獲得的命題非常多,譬如: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等都是由數學家通過觀察提出的。
2.有利於探索、發現解題思路,預見題目結果。
數學解題過程中的觀察,是審題和分析的一種特殊方式。觀察包括審題和分析過程,通過初步觀察弄清題意,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有目的地對問題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考察、分析和比較,認清它們各自的特征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為確定解題思路打下基礎,但是,觀察比一般的審題和分析的意義更深遠,觀察往往貫穿於整個解題過程。一般來說,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前一個觀察所獲得的感知又為下一個觀察提供了條件,觀察不斷深入,從而洞察問題的數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