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指導學生從閱讀中去找“米”(2 / 2)

二、充分利用校本資料,指導學生互相傳閱,從而積累作文素材。

我校創辦了作文期刊《浪花》,從創刊開始我就注意收集,到現在已經有35期了,我把每期《浪花》分給組長,讓學生到組長那裏借閱,輪流交換閱讀,並要求做摘抄和讀書筆記,浪花裏的優秀作文均選是本校學生的作品,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心,使他們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收集作文素材的信心,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寫作投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充分利用長期以來收集的學生優秀作文,指導學生收集作文素材。

學生優秀作文內容比較豐富:有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寫詩的、遊記散文的,等等。我把這些優秀的作文印成冊子,讓學生互相傳閱,做摘抄筆記,寫心得體會。讓學生覺得作文就在自己身邊,並不是很難寫,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四、充分開發教師自身的潛能。

在作文教學中,我盡自己的能力寫下水作文,讓學生傳閱,做摘抄筆記,並寫下心得體會,因為我深深知道“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道理,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五、發動學生力量,建立小小圖書角,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籌集圖書的渠道有以下三個:

1.獻書。我發動學生每人每月從家裏拿來兩本書,與全班學生資源共享,定期更換。

2.購書。發動同學們自願捐獻出自己的零用錢,籌集起來購買新書。

3.征訂。用同學們平時賣廢品的錢征訂報紙和雜誌。

這樣,學生的書源就可以解決一部分,當然,在學生交來的課外讀物中,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對讀物有所篩選:(1)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2)內容要健康;(3)類型多樣化:名著、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科普知識,等等。

在圖書角的讀書活動中,評比好書推薦卡、閱讀之星,給予學生獎勵,激發學生閱讀積累的興趣,增加學生對作文素材的積累量。

有了豐富的閱讀量,積累了豐富的作文素材,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會順手拈來,得心應手。學生通過積累,找到了“米”,有了“米”,這樣“炊”就不會那麼“難為”。換言之,學生就不會存在作文素材缺乏的問題了。作文素材豐富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實踐表明:中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越是豐富、深厚,越容易誘發靈感活動,厚積而薄發,不僅提高欣賞能力,更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就不會再害怕寫作文。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11導讀與教學實施.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