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七點體會(2 / 2)

4.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4.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如《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呢?我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的榕樹,然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自豪感,飽含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從而自然就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4.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4.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都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係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5.強化常規教育,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1根據學校課程安排,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三節開展讀書活動,為學生開辟一個閱讀的空間。

5.2初步培養讀書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閱讀有興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養成不動筆不讀書、每讀書每思之的習慣,引導學生在書上隨時記錄感想,產生共鳴。可以圈畫好詞佳句,反複賞析。

5.3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我們約定每天回家讀書至少半小時,並讓學生在書上隨時記錄感想體會,圈畫好詞佳句。

5.4美化教室,營造讀書氛圍。那美麗的板報設計加上學生的讀書心得,充分發揮班級黑板報的作用,極力營造讀書氛圍,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意義。

6.朗讀教學要多讀少講,在讀得準確、流利上下工夫。

一節課將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借助漢語拚音讓學生讀出漢字的讀音,然後個別檢查,看是否讀得準確。注意做到教師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聽到琅琅的讀書聲。要求學生在讀書時要讀準每一個字音,做到不減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複、不顛倒、停頓恰當、不頓讀、不唱讀,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總之在“準確”、“流利”上下工夫。

7.朗讀教學要放飛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者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悟出的真諦。如教學古詩《遊園不值》,把全詩通讀完後,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通讀古詩,同時配以輕音樂。聽完後,我不讓學生睜眼,而是靜等半分鍾,再讓學生把自己腦中的圖畫勾勒出來。結果學生的描述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幅“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美麗畫麵已經印在他們的腦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