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提問(2 / 2)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設計的問題寬度寬,就會充分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

3.問題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的問題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達到非說不可的境地。如教《小鎮的早晨》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讓老師來寫小鎮,我會這樣寫:小鎮的早晨真安靜啊?選真熱鬧啊?選真忙碌啊?選你們認為是書上寫得好,還是老師說得好,為什麼?”學生一聽立即就去看書,研究書上怎樣寫,好在什麼地方。有的學生說,老師說得不好,說得太空洞了,隻說小鎮的早晨安靜、熱鬧、忙碌。安靜在什麼地方,怎樣體現的,別人聽了一點也不明白;有的學生說,書上寫得好,具體寫出小鎮的早晨安靜得都可以聽見船櫓劃水的聲音,熱鬧得仿佛置身於歡鬧的海洋;有的學生說,小鎮的忙碌通過學生、上班的人、賣早點的人得以體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總結書上是怎樣把“小鎮的早晨”的特點寫具體的。這樣便水到渠成,讓學生很快就掌握。

三、把握提問時機

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往往處在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論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多麼高超,提問的方式如何巧妙,訓練的都隻是一種機械的“應答性行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他們的提問能力。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開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大力提高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新。如《海底世界》是老教材中一篇常識性的課文,當講到此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讀完課題之後,針對課題質疑。學生也許會問:海底是什麼樣的?海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海底世界中有哪些生物,等等。這樣,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習課文,就會比老師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學習課文,效果好得多。

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重視課堂提問策略,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精心設計問題,把握課堂提問時機,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多維的思維,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