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運用信息媒體改善課堂枯燥狀況。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許多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係不夠緊密,或是學生受製於自身生活閱曆的製約,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感知。麵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媒體進行相關教育信息的補充與完善,通過網絡、電腦彌補學生生活中的感知缺乏,這對教學成效的提高具有較大幫助。例如在《奇妙的克隆》一課教學中,克隆知識對學生來講非常遙遠,教材中所需要講述的許多內容學生都不熟悉。在這一環節,筆者運用克隆知識科普短片向學生進行了相關常識的介紹,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更容易。
4.運用信息媒體激起學生情感體驗。強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難以產生強烈的情感,無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對此,許多有經驗的教師都將多媒體的輔助作為創設情境的工具,效果較為顯著。例如在教學《背影》時,為了引導學生深刻感悟父愛的偉大,筆者在教學中播放了一段視頻短片《農民工父親的一天》,介紹了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建築工地辛苦工作,為孩子籌錢治病的案例,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父愛如山,深深地感動了學生。這樣的情感體驗活動效果非常顯著,離開了多媒體手段的配合,教學無法在學生內心產生如此強烈的情感,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強化語文思想教育方麵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手段運用的思考
信息教學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設計與組織中,是得力的助手與有效的工具,廣大教師應當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並加以有效運用。但是在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要講究科學性和有效性,首先,多媒體手段的使用要保持精練原則,隻有在最需要的環節、最關鍵的環節使用,才能夠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次,多媒體手段的使用要體現師生互動為主的方向,不能以多媒體的演示代替教師的教學,尤其是成品課件的運用方麵,要將其定位為輔助功能,師生互動始終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另外,在信息手段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主創新,多設計製作教學課件,多上網瀏覽教改信息,讓教學手段成為提高教學設計與教學成效的重要幫手。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廣大教師要將其充分運用到語文整體教學工作中,使信息技術手段真正成為語文教學工作的高參助手。
參考文獻:
[1]王富霞.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好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0).
[2]聶延玲.淺析多媒體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及其作用[J].學周刊,2011(09).
[3]田建成.引“鬥升之水”以活魚——淺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手段的契合[J].成才之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