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2 / 2)

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朗讀過程中應注意不同階段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才能以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朗讀課文上闋時,應豪情萬丈,而朗讀下闋時應表現出居高臨下的氣勢進行朗讀,在對課文最後三句進行朗讀時,應表現出氣宇軒昂的氣勢,進而充分表達出作者偉大的胸懷和堅定不移的信心。

2.3出情入理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當學生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後,教師應順勢將課文蘊含的更加深的相關知識和情感展現在學生麵前。通過這樣“出情入理”的方式,引導學生真正深入理解相關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進而有效把課本知識內化為活躍學生學習思維的一種動力和感悟課文內容的能力。

同時,教師可以將“出情入理”的方式細化,對課文內容進行解詞拆句,有效抓住課文中情感與情理相關的聯係,並以此有效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麵地對問題進行思考。解詞拆句的方法能夠豐富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進而有效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觀。

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應注重在教學中有效加深情感。教師可以反複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景中,當學生情感得到激發後,教師可以順勢將課文蘊含的深層次情感和知識內容用引導的方式表達出來[3]。此外,教師還可以對文中飽含感情的句子進行解詞拆句:“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其中,“說定”一詞,如果用“說過”也能說得通,但是雖然“說定不送”後來還是送了,則可見這個詞將“父親”當時極其矛盾的心理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見,出情入理的情感教育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3.結語

情感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有著極為積極的作用,其提高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並保證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教學的框架,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應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對知識的悟性及對事物的審美性。

參考文獻:

[1]洪淑芳.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3,8(21):101.

[2]何豔冰.探討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3,18(20):96-97.

[3]喬勝輝.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4,1(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