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初中閱讀教學的幾點看法(1 / 2)

對初中閱讀教學的幾點看法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謝秀瓊

摘 要: 閱讀是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方麵,是學習、吸收知識必不可少的能力,是提高初中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閱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閱讀對學生文學素養的熏陶和積澱,以及培養學生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多麼重要。語文教師怎麼才能教好閱讀呢?下麵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培養閱讀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閱讀是學生的閱讀,要讓學生喜歡閱讀的內容。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方式。在教學中,學生可自由選擇先讀什麼,再讀什麼,最後讀什麼,教師要鼓勵學生從課文中感興趣的地方讀,說出自己的讀後感。

例如在教學《九寨溝》時,這篇課文描寫了九寨溝的美景,剛上課時,我先創設情境,用色彩鮮豔的山水課件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學生帶入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課文。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一讀,或畫一畫,選擇喜歡的段落讀,這樣就形成了開放的學習形式,每個學生都覺得有屬於自己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是學生個性的表現。

二、教師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1.朗讀:要求學生放聲朗讀,把字音讀準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掌握朗讀方法,一般要經曆準確地朗讀、流暢地朗讀和有感情地朗讀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朗讀有利於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深入領會語言含義,體味課文精妙所在,進而提高鑒賞能力。

2.默讀:默讀是一種無聲的閱讀。默讀不但有利於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水平,還有利於加快閱讀速度。默讀是學生將視覺獲得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大腦內知識的思維活動。

3.速讀:指在一定時間內迅速獲取文章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式。閱讀速度快,且讀得正確,是閱讀能力強的重要標誌。速讀可以節省時間,加快理解,增強識記,豐富知識,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4.複述和背誦:複述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背誦則有利於訓練學生的記憶力,鞏固閱讀成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口頭和書麵表達能力。反複誦讀與深入理解相結合,能使背誦獲得最佳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記憶力,主要途徑是通過複述和背誦。

5.精讀和評析:精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評析是閱讀中的一種鑒賞活動,要求對文章特點做出評價。精讀與評析往往是同時進行的,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獲得係統、完整的語文知識,並在教師的示範講解中,把握閱讀要領,提高閱讀能力。

三、教師想方設法為學生創建輕鬆的學習環境

學校每天都有早讀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而不是占用早課時間,拚命地講授課文。我主張讓早讀課成為學生的閱讀天堂。每次早讀課的最後五分鍾,我都安排學生輪流推薦一篇佳作(課本內外均可),並陳述推薦理由,這是每次早讀課最令學生期盼和心動的時刻。即使在課堂上,我也盡可能地讓學生多閱讀。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地介紹課文背景、作者事跡、課文內容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誘導學生統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處於被動狀態,沒有時間自主閱讀,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創造寬鬆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教師要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使他們積極地思考、分析、欣賞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隻有學生主動、自由地進行個性化閱讀,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