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汪大漠經受了極其艱苦的考驗和病痛的折磨,如:他眼睛高度近視,夜行軍非常困難;腳上凍裂,傷口出血;大腿紅腫,兩手龜裂;吃飯拿筷子也艱難,走路靠竹杖支撐,步子緩慢等等,但他以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誌,克服重重困難。隨新四軍突圍途中,大漠謝絕了有同伴建議其留在皖南民間療傷的意見,他說:“我堅持跟大家一起走,硬撐著也要走,滾著、爬著也要走。我不能死在敵人手裏,我寧願死在路上。”最終,汪大漠以驚人的毅力與勇氣和同誌們一起突出重圍,被他的新四軍戰友們傳為佳話。脫離險境之後,大漠又回到新四軍,始終英雄般地挺立和堅持戰鬥在抗日救國的最前線,直至抗日戰爭勝利。
開創人間康莊大道的英雄夢
說到“英雄”,我想到了大漠兄的“英雄觀”。他在1935年8月所作《我的英雄夢》一文中說:“我也有過不平凡的‘英雄夢’……小學時崇拜的人是孔子,後來崇拜俠客,因為俠客們扶助貧困,鋤暴安良,使人類有美好的日子。”步入青年之後,大漠認識了黑暗的現實,“昔日的英雄夢被擊破了”。以後,通過讀書學習,追求真理,放開了眼界,他寫道:“我將絲毫不猶豫的對現實世界的罪惡宣戰,而且奮戰到底……建立起博愛與真理之基礎。我們青年尤須在骨髓裏滲入一點新英雄主義的思想。”大漠欣賞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我所稱為英雄的是感情偉大的人們”的“新英雄主義”主張,他寫道:“打破一切宿命論的觀念,用自己的一雙英雄的手,去創造或開發人間的康莊大道……我要做這樣的一位英雄,要這樣去同命運苦戰,實現我的英雄夢!”選入《汪大漠詩文選》的作品中,有10餘處提及“英雄”這個詞,有的是大漠以“英雄”自勉自勵,有的是期望讀者做英雄的人。
大漠參加紅軍、當了新四軍戰士,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他稱讚的“新英雄主義”就注入了革命的內容。懷抱著高尚的革命英雄主義觀,大漠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堅持8年,英勇鬥爭;在激烈的解放戰爭中,擔任華東野戰軍的團、師級政治工作,奔走疆場,參加戰鬥。渡江戰役前後,汪大漠和張愛萍將軍一起參與了接管國民黨海軍的工作。在戰火連天、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大漠擔任華東海軍第一屆黨委委員,籌組創建人民海軍,是中國人民海軍創建人之一。從1973年6月參加紅軍算起,在約30年的時間裏,大漠由一個體弱多病的青年作家變成了縱橫南北、曆經磨難、出生入死、馳騁江海的堅強的革命軍人。
1966年夏轉業到交通部擔任領導工作後,汪大漠立即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旋渦,被當成“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而剝奪工作整整十年。他的一隻眼睛在批鬥中被打殘,後又被長期“審查”,於此逆境中,他麵不改色,不屈不撓,堅持抗爭,決不向“四人幫”低頭,表現出革命英雄主義者的豪邁氣魄。
文革結束以後,大漠恢複工作,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和交通部任職。工作之餘,他又拿起筆來,在一隻眼睛失明、一隻眼睛高度近視的情況下,寫出了《懷念周總理,怒斥“四人幫”》、《懷念田家英同誌》、《大字報的履曆書》、《訪新四軍軍部舊址》、《登黃山》、《水火篇》等詩詞十餘首,文學評論《詩人與三峽》、《章嘉樂詩詞三首簡析》,雜文《改寫落韻詩》等多篇,以及回憶性散文《皖南烽火 戰士丹心》、《皖南突圍紀實》,遊記《葛洲壩》、《三峽》、《渝州》等。1993年1月,大漠又帶病寫出《我與“毛澤東論魯迅”》一文。直至1994年7月病逝前夕,汪大漠一直堅持獨立思考,堅持抨擊假醜惡,歌頌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