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牙醫到CFO
運營
作者:鄭函
著有《君主論》的馬基雅維利說過,“命運支配我們行為的一半,而把另一半委托給我們自己。”如果沒有走上財務管理的道路,現在的陳學會可能是一位牙科醫學界的學術領軍人
或者出色的牙科醫生。但多變的人生際遇給陳學會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挑戰,從從未想過的出國到從未想過的轉行,一直擁有開放心態的陳學會順勢而為的積極麵對,從而完成了從牙醫到CFO的職業轉身。
偶入“財”途
“醫學院的背景其實給我帶來很多職業發展的機會。”陳學會笑言,“應聘的每一家企業都對此非常好奇並提出問題,這就增加了成功的幾率。”現任登士柏牙科有限公司中國區財務總監的陳學會在20世紀80年代就讀於聞名遐邇的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前身是建於1917年的華西協和大學牙學院,是我國現代口腔醫學高等教育發源地,我國牙科醫療也在此誕生。畢業後一直從事牙醫並且不斷深造的陳學會非常喜歡這份職業,當時並不曾考慮過離開。
1989年機緣巧合之下,從未考慮過出國的陳學會移民加拿大。盡管在國內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知識儲備,但想要在加拿大繼續從事牙醫職業,需要重新學習並考取當地的職業資格,而這個過程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持,這是初到加拿大的陳學會無法承受的。做一個牙科中較低端的潔牙員還是放棄積累已久的行業選擇新的職業,這是當時擺在陳學會麵前的選擇題。
對數字有著天生敏感的陳學會最終考慮將財務作為新的職業之路。“當時心中還存有一種自信‘華西醫科大學的牙醫都能學得了,相信沒什麼不能學會的東西’。”在陳學會看來,財務是一種工具,對了解不熟悉的西方社會非常有幫助。由於加拿大的教育向來自不同國家和年齡的人開放,財務課程上的同學大多是在其他國家學過財務,像陳學會這樣從零開始的並不多,所以和許多第一代移民一樣,陳學會需要邊學習新語言、新知識邊打工。“高壓之下會使一個人的潛力充分挖掘,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不可能做到的事當時都做到了。”陳學會認為既然決定轉行就不再考慮重新操起手術刀,堅定自己新的選擇。
醫學院的學習使陳學會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案,加上較強的記憶能力,陳學會在財務學習的過程中也如魚得水,成績名列前茅,畢業時得到了教授的推薦信。她介紹,作為英語都不甚熟練的第一代移民,既沒有加拿大的工作經驗,也沒有財務方麵的經驗,並不容易在當地公司找到工作,她認為自己很幸運,憑借著優異的在校成績和教授的推薦進入了一家猶太人開設的非銀行機構。這家機構以工作強度大,要求嚴苛著稱,大多數新員工往往承受不住壓力,短時間內會選擇離開,陳學會卻在高壓下堅持下來,並且一做就是兩年。陳學會回憶,“離開時,老板對我說,‘你在這裏能夠做好,那麼你在任何一個公司也能做得很出色’。”
帶著實踐中培養出的財務管理能力和雇主的充分肯定,陳學會開始在加拿大的企業中擔任財務工作,先後接觸了製造業、礦業、工程技術、通信、IT等不同領域的公司。1997年剛剛通過CGA的陳學會便被一家中外合資的礦業公司派駐中國成為中國區的財務總監,負責五個合資企業。這對於一個半路轉行做財務短短幾年的人而言是一種難以想象的成就和能力的肯定。
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受阻,短暫的停留後陳學會又返回加拿大,直到2001年才決定重新回到闊別10餘年的中國長期工作,開始在國內的財務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