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放風箏的阿富汗男孩(2 / 2)

“嗯,好的。我讓人從巴斯斯坦給你帶來,他們那裏有。”父親拉著兒子的手,走向餐廳,母親在那裏準備了晚餐。

從此之後,父親又像往常那樣去工作,很長時間不回家。

三個月後,父親的勤務兵送來了一個盒子,裏麵就是一條帝國的宇宙戰艦。精致的船身就像藝術品,艾迪爾對它愛不釋手。“將來我也能造成這樣的飛船呢”,他這麼想著,覺得自己還是把課本上講的弄清楚,再考慮後麵的問題。

可自從有了這艘飛船模型之後,父親回家的次數更少了,有時回來僅僅是看看母子二人就匆匆離去。偶爾在家過夜,酒喝得更猛,但是跟兒子在一塊看錄相電影的再也沒有發生過。

在艾迪爾十歲那年,喀布爾城的少年宮關閉了。因為管理員們也被編入了軍隊,開赴了前線。城裏電影院卻還開放,但裏麵的電影都是些宣傳類的片子,沒有多少人愛看。

學校的氣氛也很詭異,許多同學在竊竊自語,搞些小團體。像艾迪爾這樣的官員或者軍人的孩子,貌似有意無意的被分割出了班裏的主流。

原來對艾迪爾熱情有加的同學和朋友們有的不再來往,有的反而也加入了小團體。

“北方野蠻人的走狗的小崽子。”有一次他在學校裏聽到有人在身後這麼說,陰陽怪氣。

他轉過頭,看到了學校裏的一些壞孩子就是平常不學習成天打架的那種。他們把紅領巾帶成了抹布和拳套,兩眼中放著凶光。

“喂,就是在說你呢。你爹都快完蛋了,你這個小東西!”

“別理他,成天看什麼科學書刊,他是個無神論者,魔鬼的信徒。”

“對啊,他玷汙了MSL的光榮,居然變成了一個蘇聯人。”

他們圍成一圈,推推搡搡的,不停把艾迪爾推來推去。後來艾迪爾回憶,那是他第一次受到人身攻擊,完全的惡意的那種。盡管後來他遇到了更多的歧視和打擊,其實10歲那年是啟示。

正在此時,他的好朋友哈米杜拉.阿明,一個身材高大,剛剛11歲就有快1米70的大塊頭把那幾個壞少年擋住了。

“你們皮癢癢了嗎?想嚐嚐我的鐵拳頭?”哈米杜拉把一付拳擊手套戴上,做了副打拳的樣子。他平時一直在練習拳擊,在城裏的少年中相當有名氣。那幾個壞少年被遏製住,不甘心的走了。

哈米杜拉是阿富汗的工業主家的孩子,他的父親乃至祖父都曾經留學國外,在當地之中是屬於德高望重的一類。跟大多數地主和工廠主一樣,他們是執政的人民民主黨現代化主張的支持者。跟中國想的相反,在六七十年代,最希望現代化推進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正是阿富汗的富商、地主和小工業主。

而占據了全國人口90%以上的平民階層對現代化並不感冒,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的鄉下。有什麼農產品就會到集會上搞銷售,而擁有大量田產和田賦的ISL教士集團會按照教義搞點扶貧。所以全國大多數人不喜歡人民民主黨,在穆罕默德-納吉布拉擔任人民民主黨主席並積極搞“SHZY”,搞天朝XX和激進政策後。農民們反而站在了ISL教會一邊。

加上與蘇聯人的八年血戰之後,人民普遍認為現政權不過是一個傀儡,推翻它就成了正義。

在1998年蘇聯人撤出阿富汗後,納吉布拉政權憑借著蘇聯的支持,還能跟反政府的遊擊隊打得有聲有色。可1991年蘇聯解體後,失去了外部援助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政權就像冰山上雪水遇到陽光那樣,直接融化了。

大批的政府軍士兵紛紛逃跑,還有士兵開著坦克投降了對手。到了1992年初,杜斯塔姆這個阿富汗的政府軍的將軍直接反水,帶著一個省的地盤獨立了。

艾迪爾-汗的父親是一名國家的精銳部隊的指揮官,以少將軍銜指揮著最後一支忠於納吉布拉的軍隊。經過最後一年無望的戰鬥後,隻得帶領著不到1000人的部隊撤回了首都喀布爾。

但那個時間,艾迪爾仍然不明白當時到底是怎麼了,不明白自己的生活會變成這樣。

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哈米杜拉在分手之時,對著艾迪爾說道:“你趕緊讓自己的父親帶著你們逃跑吧,整個城市就要被馬蘇德將軍占領了。他上台後會殺了你的父親的。”

被巨大恐懼所震懾的艾迪爾便哭著往家跑,他現在隻想跟父親在一起。

門口停著父親那輛蘇式吉普車,他穿過院子,到了正堂時,看到了一臉憔悴的父親和正在號啕大哭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