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時刻會麵臨危機,而我們呢,就是在不斷地去應付這些危機,於是我們不得不像一隻忙得團團轉的螞蟻。忽然,有一天我們可能頓悟自己是白忙了。
我們的社會有一種傳統,即辛勤工作是高尚的美德。“她工作得很賣力”或“他真的有忙不完的事”,都是極大的恭維。前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的說法可以代表這種想法:“勞動本身就是美德。工作不隻對他人有所貢獻,而且,可在工作行為的美德下使自己更進步。”在我們的社會價值中,這種說法幾乎沒有異議。
所有人類的活動完全是美德的表現,這種假設實在大有疑問。辛勤的工作有助於某些人,也有害於某些人,它是依當事人與待解決的工作而定。就從書上所得的經驗,相信可以大膽地假設戰爭狂徒希特勒是個辛勤努力者,但實在看不出希特勒的辛勤工作有何高尚的美德可言。
有些人在其工作上盡忠職守,卻弄得精疲力竭;有的人努力讀書,成績卻不見得提高,甚至畢不了業或找不到工作。我們常誇張努力的價值,忽視獲得成功的其他相等的重要因素。
許多人經常把行動與成效混淆在一起,在工作上經常看到這種情況。行動成為衡量的標準。
最忙碌的海獺被認為是最優秀的工人,它因為忙碌的行為而被讚賞。
很多“9·5”工作者(9點上班5點下班),有些日子雖然沒多少事或根本沒事,仍然出現在公司並整天待著,不必顧慮工作量的多寡,所有這些即形成一個浪費時間精力的環境。當然,如果你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老板可能認為你是冗員。
有趣的是當我們對該做的事缺乏安全感時,就有被迫裝出很忙的樣子的感覺。在目標不明顯時就經常加倍努力,我們試著對行動不賦與任何目的。
行動的陷阱可被設定並掌握目標的人所識破。大部分人所犯的錯誤就是無法掌握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容易迷失於行動的迷宮裏,這些行動造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結局。本來是狗搖尾巴,現在變成尾巴搖狗。如同梭羅所說:“事情實在沒這麼忙……問題是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工作狂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分配在工作上。至於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諸如睡覺、家庭與娛樂,都已被列為第二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時刻會麵臨危機,而我們呢,就是在不斷地去應付這些危機,於是我們不得不像一隻忙得團團轉的螞蟻。忽然,有一天我們可能頓悟自己是白忙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其實,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事情總是有輕重緩急的。我們把這些事情分為四類——急迫、不急迫、重要、不重要。
我們首先要處理的是急迫又重要的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準時完成工作、修理東西、住院開刀、小孩受傷時幫他包紮等。這是考驗我們的經驗、判斷力的時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園地。如果荒廢了,很可能會變成行屍走肉。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為一再拖延或事前準備不周,而變成迫在眉睫。
其次是重要但不急迫的事,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其中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增進能力、通過讀書與專業訓練自我充實、思索如何幫助陷於困頓的子女、為重要的會議作準備、多花點時間去傾聽親友屬下的心聲等等。其實,做好事先的規劃、準備與預防措施,很多急事將無從產生。這個部分的事情不會對我們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須主動去做。這是發揮個人領導力的領域。
第三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電話、會議、突來的訪客都屬於這一類。
第四才是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簡而言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點時間在這些事情上。但我們往往在第一、第三類事情間來回奔走,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逃避”到第四類事情上。這部分的範圍倒不見得都是休閑活動,因為真正有創造意義的休間活動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像閱讀讓人上癮的休閑小說、習慣性地觀看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或在辦公室聊天都是在浪費生命。這樣的休息不但不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反而是對身心的毀損。剛開始時也許有滋有味,到後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