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負責召開會議,以下是一些可遵循的原則:
如果你的目的是溝通信息,你不需要開會,除非迫切需要眾人提出問題並解答,否則通知書或電子郵件會更有效。開會的好處是你知道公布信息時,有什麼人在場,而且你可以當場評估語言和非語言性的反應。
如果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問題,你可以在開會之前先利用通知或電子郵件宣布討論的議題大綱並提供背景資料,讓出席者可以開始思考解決方案,還可以請出席會議者準備相關的資料。麵對麵開會提供了意外驚喜的機會,出席會議者也許要等聽了其他人的意見後才會想到解決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新發展方向是一種稱為群組的電腦科技:與會者在開會前或開會當時將他們的答案與反應輸入電腦,可以當場看到其他與會者的意見,同時快速地解讀評估這些反應。因為意見不必記名,所以集體傳輸可以使比較不積極、層級較低成員的意見得以被注意、被評估。
如果有危機發生時,要召集所有重要人員開會,否則至少應以電話或電子郵件聯絡他們。他們會希望表達他們的意見,假如你不給他們機會,他們會責怪你。抱怨開太多會的人也就是這些批評從不開會的人,他們會抱怨領導人獨裁,不讓他們參與決定。
領導人需要強調和保持地位的儀式。假如你是策劃會議者,這種儀式是強調組織結構的一種方式;但是不要做得太過分。為了加強領導地位設計的會議,如果出席率太低,還是不開為妙。
如果你能使會議生動有趣,達到其他的目的也就容易多了。
準時開會,不要以等候遲到的人來懲罰準時到達的人。有一些例外的情況,譬如等待計劃的靈魂人物出席,等待遲到的演講人。
首先以輕鬆簡單的議題開始,然後漸入困難、耗費時間的議題。
不要離題,可印製會議議程。
注意時間與進度。在緊張、拘束、緊湊與輕鬆、自由、浪費時間之間求取平衡並不容易。將嚴肅與輕鬆的議題放在一起通常比較受歡迎,因為笑話或幽默的故事,即使說得不高明,也可以緩和緊張或沉悶的氣氛。
會議完畢立刻結束。這一點對例行性的會議,如每周的業務會議尤其適用。所有議題都已經討論完畢後即應解散會議,讓想留下來聊天的人留下來,而需要離開的人可以離開。
多多練習。主持好一個會議是科學也是藝術,隻有經過長久的磨煉,累積了反應良好的經驗後,才能掌握如何帶動會議的竅門。許多這方麵的大師,他們的技巧是在大專院校、社團中鍛煉出來的,假如你的學校生涯早已是往事,不妨在義工、社區,或社會團體的活動中磨煉你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