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追求速度的時代,人人都是速度至上、效率第一。想要迅速有效地作決定,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遲緩的決定總比草率的決定正確性高。可惜大多數人寧可求快不要慢,寧可犯錯也不願有所保留。如果發覺其中有衝突矛盾之處,那就對了。在這個追求速度的時代,人人都是速度至上、效率第一。想要迅速有效地作決定,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必須得緩一緩的決定,就該緩一緩;人必須極力抑製自己的衝動、草率。可惜許多人辦不到,因缺乏耐心或其他原因,總是要求立見分曉。於是我們被迫急忙作草率的決定,被迫不假思索地回答對方草率提出的問題,如此行事十分危險。
延緩決策過程的訣竅在於,要相信不作決定或慢點作決定並不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曾擔任美國《時代周刊》主編八年的卡夫曾對記者表示,每周部屬所提出來的問題,有半數他都任其懸而不決。這並不表示他優柔寡斷,主編的工作絕對是“決策密集”的。他每天要麵對數十個疑難雜症,這可不是該先給誰打電話、該給哪些人回話、或到哪裏午餐之類的小事;他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一群遍布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
一旦他決定要報導某個主題,就會對一大群記者、編輯、撰稿人員及攝影記者造成一連串的動作,同時也會引發一係列其他的決定。在主題決定後,他還得決定由誰執筆,篇幅多長,要配發哪些照片及由誰來拍攝。雜誌中的每一頁都有許多細節要處理,每周六的截稿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逼近。辦公室人來人往,都是拿問題來請示他的。
最後,為了維持判斷力,為了不受雜事幹擾,也為了控製預算,他幹脆順其自然,不作決定。以目前世界情勢與新聞事件瞬息萬變的狀況,不出所料,這些所謂迫在眉睫的問題多半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卡夫舉例說明:“如果有人極力推薦某個題材,但是我沒有把握,就先擱在一邊,寧願晚一天再著手,也比指派某人去作以後才發現錯誤,又必須重新來要好得多。”
第二個延緩決定的訣竅是:好好了解為什麼對方老是逼著你快快下判斷。
這方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備受業績壓力的業務人員。在一月或一季結束之前,業務人員的業績總是最好,因為他們總會運用各種策略逼迫客戶快些點頭,包括降價、給予各種優惠或來個清倉大拍賣。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反而更要猶豫不決,逼得業務人員不得不作更多讓步,才算精明。
當有人逼著我們當機立斷時,你會感受到那種壓力。但也有時候對方手法高明,絲毫不露痕跡,就很難察覺其動機。
享譽全球的信息專家,效率管理能手麥考梅克曾有過親身經曆,他說:“本公司就有這麼一位主管,無論是對外作公關或與新聞界打交道,絕對是一把好手。他最有興趣的就是安排我上電視或接受報紙專訪,打打知名度。
“可惜我素來不喜歡接受訪問,也沒有太多時間耗在這上麵。這位主管卻不斷催著我把一項項訪問排入日程表,有時甚至幾個月前就要排定。我不願那麼早就被時間綁得緊緊的,可是他總說,這是為公司好、為客戶好;說起來仿佛他幫了公司大忙。
“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才發現,其實是我在幫他。不斷安排我曝光可使他在新聞界麵前顯得很有辦法。我答應得愈快就愈顯得他有能耐。換言之,他犧牲我的時間來爭取個人在新聞界的地位。一旦覺悟到這一點,以後延後或拒絕訪問時,我心中就不再覺得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