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選項中僅有一個答案與題幹第三個地理事物組成的關係符合題幹中兩個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
8·改錯選擇題
改錯選擇題型是把錯誤的句子或一部分下邊劃一橫線的錯誤內容進行改正。選項中有若幹種用來改正劃線部分的內容,從中選出最佳答案,填在題後的括號內。這種題型在結構上包含由完整的敘述句構成的題幹和多個答案組成的選項兩部分。
(1)改錯選擇題的模式:
題幹:……
選項:(A)……(B)……
(C)……(D)……
例題幹:我國農業曆史悠久,南方的水稻栽培,鬆花江流域的穀子栽培是世界上最早的。
選項:(A)遼河(B)黃河(C)長江(D)珠江(E)雅魯藏布江。
例:湖泊水是河流補給的最主要形式(A)地下水(B)冰川融水(C)積雪融水(D)雨水。(D)
從上述的兩個例題可以看出,改錯選擇題由題幹和選項兩部分構成,題幹在前選項在後。題幹是由一個完整的陳述句構成,並包含一個錯誤的地方,選項由4~5個備選擇的答案組成。
(2)改錯選擇題的解法:
①弄清題意,明確題幹對錯誤地方要求是什麼?
②認真分析各個選項,把它們逐一代入錯誤的地方,看是否與題幹的要求相一致,將符合題意的答案選出來。
(3)改錯選擇題的特點:
①題幹中有一處錯誤的地方,用橫線標明。
②選項中僅有一個正確答案。
9·比較選擇題
比較選擇題是一種改變多項選擇題這種題型考查考生對兩種類似的情況或數量作分析、判斷、比較、鑒別的能力。這種題型在結構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一組題幹(問題)另一部分是由四個答案組成的選項。試題形式是選項放在題幹的前麵,題幹(問題)與選項(答案)數目可不相等,每個選項(答案)可選用一項以上或一項也不用,但每個問題要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答案。
(1)比較選擇題的模式(先題幹,後選項):
指導語(答題說明):……
選項(答案):(A)……(B)……(C)兩者(A)和(B)都正確(D)兩者(A和B)都不正確。
題幹(試題):①……()
②……()
③……()
由於這種題隻對兩種情況進行對比,因此,隻存在四種可能性的選擇:(A)、(B)代表需要比較的兩項實質性內容;(C)代表二者都正確(有關均有等);(D)代表二者都不正確(無關、均無等)。
例題:
指導語:用此組答案回答下列每個漁場分布特點。
選項:(A)在暖流經過地區(B)在寒流經過的地區(C)在寒暖流交彙的地區(D)在既無暖流又無寒流的地區。
題幹:①組芬蘭漁場(C)
②秘魯漁場(B)
③北海漁場(C)
④北海道漁場(C)
上麵例題是把選項放在題幹的前麵,幾個問題共用一組答案。答案(A)和(D)一次也沒選用,答案(B)被選用了一次,答案(C)被選用了三次。每個題都是選擇了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指導語說明每個問題從選項中選擇出一個合適的答案與之匹配(組合)。選項是供題幹選擇的答案。題幹就是魚場的名稱。
(1)比較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①看清指導語的說明,明確題幹與題項組合的依據。
②明確題幹的含意要求。
③要理解各選項的含意並能區別開。
④用題幹中的每一個問題去與多個答案相對照,從選項中選擇出適合本題的答案與之相組合。
例題:用此組答案回答下列各地少雨的原因。
(A)受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製;
(B)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
(C)兩個(A和B)都具備;
(D)兩個(A和B)條件均無。
①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A)
②亞歐大陸北冰洋沿岸(D)
③蘇聯的中亞地區(B)
④澳大利亞大沙漠區的中部(C)
⑤搭裏木盆地(B)
⑥阿拉伯半島(A)
此題指導語陳述從選項中選擇出適合各地少雨的答案。題幹指的是世界一些地區。選項(A)、(B)表示需要比較的兩項少雨原因,(C)表示(A)、(B)兩項少雨的原因都有,(D)表示(A)、(B)兩項少雨的原因都沒有,然後用題幹中的各題分別與各選項對照,從中選擇出最適合的答案。如第一題撒哈拉大沙漠少雨的原因應該是(A),就把(A)選擇出來填到本題後麵的括號內,第二題亞歐大陸北冰洋沿岸少雨的原因應選擇D,就把D填到括號內,同樣道理,把答案B、C、B、A選擇出來,分別填到三、四、五、六題後麵的括號內。這樣,題幹中的每個試題後麵括號內,都有一個最合適的答案。
(2)比較選擇題的特點:
①指導語敘述清楚,明確題幹與選項組合的依據。
②題幹是由一係列問題組成,每個問題僅能選擇一個答案與之組合。
③選項的數目是固定的四個答案,選項放在題幹的前麵。
10·閱讀選擇題
這種題型是考生先閱讀一段短文,然後回答一些選擇題。它主要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這種題型包含兩部分:一部分叫題幹,由一段短文和一至幾個問題組成;另一部分叫選項,由幾個供選擇的答案組成。這兩部分的前後位置是題幹在前,選項在後。
(1)閱讀選擇題的模式(先題幹、後選項):
題幹:……
選項:(A)……(B)……(C)……(D)……(E)……(一至幾組)
例題幹:有一塊大陸的四至點位置為:最北端在北緯12°28′、西經71°40′;最南端在南緯53°54′、西經71°18′;最西端在南緯4°41′、西經81°20′;最東端在南緯7°09′西經34°26′。這塊大陸是:
選項:(A)歐亞大陸(B)非洲大陸(C)北美大陸(D)南美大陸(E)澳大利亞大陸〔D〕
例:我國有很多景色優美、特色鮮明、中外聞名的遊覽勝地,以山奇、水秀、石美、洞異著稱於世的風景區是:
(A)杭州(B)桂林一帶(C)蘇州(D)黃山(E)西雙版納〔B〕
(1)閱讀選擇題的解法:
①認真閱讀短文,理解其含義,明確問題的要求。
②仔細地分析選項中的各個答案,確定它們的含義。
③根據問題的要求,從選項中找出合適的答案。
(2)閱讀選擇題的特點:
①在題幹中有一段短文和若幹個提出明確要求的問題。
②選項可由一至幾組答案構成,每組選項隻有一個正確答案。
11·組合選擇題
組合選擇題是一種變式的一解和多解選擇題,主要是為了方便機器計分。這種題型與一解選擇題類似,以考查考生多種能力。這種題型在結構上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題幹,由直接問句或不完全敘述句構成;另一部分叫選項(也稱為備選答案),由四個用數字標明的選擇答案構成,放在題幹後麵。四個選擇答案中可以有一個、二個、三個或四個正確的選擇在排除錯誤選項或認定正確選項後,按規定組合格式,選擇一個字母作為答案。約定的組合形式及答題方法是:如果①②③是正確的,選字母(A);如①③是正確的,選字母(B);如果②④是正確的,選字母(C)如果隻有④是正確的,選字母(D);如果①②③④都是正確的,選字母(E)。
(1)組合選擇題的解法:
①明確題幹的要求。
②要理解各選擇答案。
③從選項中選擇出符合題幹要求的選擇答案。
④按規定組合格式,選擇一個字母作為答案。
例題:我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網的自然保護區有:〔A〕
①長白山②臥龍③圈湖山④蛇島
本題要求從選項中選擇出我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網的自然保護區。在選項中的四個選擇答案都是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其中①②③三個自然保護區已經納入到世界生物圈保護網,這樣按規定組合格式,應選擇字母(A)作為答案。
(2)組合選擇題的特點:
①題幹陳述清楚,要求明確。
②選項中有固定的四個選擇答案,並且用數字標明。
③在排除錯誤選項或認定正確選項後按規定組合格式,選擇一個字母作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