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選擇題的解題方法(2 / 3)

(3)配伍選題的特點:

①指導語敘述清楚,陳述了題幹和選項配伍的依據並說明每個選項可以被選的次數。

②題幹是由幾個(一係列)問題組成,每個問題隻能選擇一個答案與之配伍。

③選項在前,題幹在後。

4·分類選擇題

分類選擇題是用得較多的題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這類題型就是在題幹部分先列出幾個同類的地理事物,然後提出分類要求或者直接提出分類要求。這種題型的結構包含兩個部分:由陳述句或問句構成題幹及由幾個備選答案組成的選項。

(1)分類選擇題的模式:

①題幹:……

②選項:(A)……(B)……(C)……(D)……(E)……

例題幹:下麵三個能源可歸為一類以所給的五個能源中選出一個與它們同類的能源。海洋能、核能、地熱能

選項:(A)煤(B)石油(C)太陽能

(D)水能(E)生物能〔C〕

例:下列河流中哪條河流與其它河流不同類?

(A)黑龍江(B)遼河(C)塔裏木河

(D)淮河(E)海河〔C〕

從上述例題中,可以看出分類選擇題的題型結構是由題幹和選項兩部分構成,題幹在前,選項在後。題幹主要是提出分類要求,選項是幾個備選答案。

(2)分類選擇題的解法:

①題幹中有幾個同類的地理事物,首先要分析和明確它們的分類標準,再把它們劃歸到所屬的類內,最後從選項中找出題幹要屬於同類(或不同類)的答案。

②題幹中沒有列舉幾個同類的地理事物的試題,要逐一分析各選項及它們的分類標準,將同類(或不同類)的各選項歸類,再從中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答案。

(3)分類選擇題的特點:

①題幹不明確分類標準(根據)。

②題幹不明確它們(題幹中有的列舉幾個同類地理事物和選項中的各個答案)屬於哪一類(要通過考生自己分析確定)。

5·因果選擇題

因果選擇題在結構上包含兩部分:一部分叫題幹,由結果(或判斷)和原因(或條件)的敘述組成;另一部分叫選項由數目和內容(含義)都固定的五個(用字母(A)~(E)表示)備選答案所組成。

(1)因果選擇題的模式(先選項,後題幹):

選項:(A)……(B)……

(C)……(D)……(E)……。

題幹……

例選項:

(A)結果和原因的敘述都正確,並能用原因正確解釋結果(或者二者密切相關)。

(B)結果和原因的敘述都正確,但不能用原因正確解釋結果(或兩者無關)。

(C)結果是正確的,但對原因的敘述是錯誤的。

(D)結果不正確,但對原因的敘述是正確的。

(E)對結果和原因的敘述都不正確。

題幹: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原因是受副熱帶高壓帶控製,氣流下沉。(B)

(2)因果選擇題的解法:

①要看清選項中各個(共五個)答案,並理解它們的含義。

②要理解、分析、綜合、比較、鑒別每個題目中結果(或判斷)和原因(或條件)的敘述正確與否及原因能否正確地解釋結果,然後與選項中的答案相對照,找出符合本題意的答案,並將代表字母填到題後的括號內。

(3)因果選擇題的特點:

①題幹有特殊的規定,每個問題都由結果(或判斷)和原因(或條件)兩部分組成。

②選項也有特殊規定,要由數目和含義都固定的字母A~E表示的備選答案構成。

6·填充選擇題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記憶、分析、比較、鑒別的能力。此種選擇題是在每個空白處或每題後提供3~5個備選答案,要求考生從其中選出最合適的內容用代號填空,每題可有一至幾個空白處和不安全敘述句構成;另一部分叫選項(也稱備選答案),由3~5個備選答案組成。

(1)填充選擇題的模式:

①先題幹,後選項:

題幹:……,……,……,——。

選項:(A)……(B)……

(C)……(D)……(E)……

②題幹與選項合在一個問題內:

……(A……B……C……),……(A……B……C……)。

例:題幹:長江全長約C,尼羅河全長約A,亞馬孫河全長約B,密西西比河全長約E。

選項:(A)6600多公裏,(B)6400多公裏,(C)6300公裏,(D)5464公裏,(EE)6000多公裏。

例:太陽高度角的季節變化,在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每年B〔(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前後,正午太陽高度角值最大;每年D〔(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前後太陽的高度角值最小。

在上述前例的題幹中有四個空白處,根據題意應依次填上(C)、(A)、(B)、(E)。後例的題在每個空白處提供了四個備選答案,題幹部分和選項部分相互穿插構成完整的題目。

(1)填空選擇題的解法:

①看清題幹的敘述,明確其要求。

②看清選項中的備選答案,理解其含義。

③根據題幹的要求從選項中選出最合適的內容用其代號填空。

(2)填充選擇題的特點:

①在題幹中有一至幾個空白處。

②有的題,題幹與選項相互穿插。

7·類推選擇題

這種題也是一種改良式的選擇題,在考生能力的測驗中用的比較多。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地理事物之間關係的概括能力的推理能力。這種題型是列出有一定關係的兩個地理事物和單獨的第三個地理事物(僅列出一對有一定關係的地理事物),要求考生從選項中選出一個最合適的答案與題內的第三個地理事物之間組成的關係和前兩個地理事物的關係相同(或從選項中選出一對,使這對地理事物的關係符合給定的關係)。這種題型的結構包含兩部分:一部分叫題幹,由有一定關係的兩個地理事物和第三個地理事物這樣特定的陳述句構成(或由一對有一定關係的地理事物這樣特定的敘述句構成);另一部分叫選項由4~5個(對)備選答案組成,其中隻有一個正確答案。

(1)類推選擇題的模式(先題幹,後選項):

題幹……

選項:(A)……(B)……

(C)……(D)……(E)……

例題幹:根據前兩個地理事物的關係,從備選的四個地理事物中找出一個地理事物,使其與第三個地理事物的關係與前兩個地理事物的關係相同。

季風區→鋒麵雨迎風坡→(B)

選項:(A)對流雨(B)地形雨(C)鋒麵雨(D)台風雨

例題幹:根據所給的一對地理事物的關係,從備選的五對地理事物中找出一對,使這對地理事物的關係符合給定的關係。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的地區

選項:

(A)熱帶草原氣候:草原地區;

(B)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地區;

(C)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地區;

(D)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的兩岸;

(E)地中海式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東岸。

從上麵兩個例題可以看出這種題型在結構上包括題幹和選項兩部分,題幹在前選項在後。題幹是按規定的格式敘述的,並要舉兩個(或一對)有聯係的地理事物作為例子和第三個地理事物(可無),選項中有4~5個備選答案,其中僅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

(1)類推選擇題的解法:

①看清題幹的敘述、分析、理解例子中兩個地理事物的關係,明確題幹的要求。

②要分析選項中每一個地理事物的含義,明確它們的概念。

③在分析例子,明確兩個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如從屬關係、列並關係、因果關係、組合關係、條件關係等)的基礎上,再從選項中選出一個與題幹列出的第三個地理事物組成符合這種關係的答案(或直接選出與這種關係相同的答案)。

(2)類推選擇題的特點:

①題幹要有兩個(或一對)有聯係的地理事物,但不能明確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再列出第三個地理事物(前麵是一對地理事物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