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地理教材的方法指導(2 / 2)

2·把握地理事物、現象的本質和內在聯係

這是理解教材的根本過程,是將抽象知識與具體形象結合的唯一途徑。例如,在學習“長江”這一概念時,就需要一係列的思維過程,來揭示其本質的屬性——我國第一大河。一方麵從地圖上、教科書中以及老師講解中,獲得了有關長江的感性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了關於長江的表象;另一方麵,將長江的表象與其他河的表象進行比較,並分析與其他河流的異同,將所有不同之處抽象出來,就是它的本質特點。這一過程是對“長江”這一概念的理解過程。

再如,形成“農業生產”這一概念時,就需將各種農業生產的共同屬性歸納出來,例如,各農業生產部門,都是物質生產部門,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有資金的周轉過程……並且,還需與其他生產部門比較,將其不同點抽象出來,就形成:“農業生產,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這一概念。

不難看出,無論哪類概念,都需要經過思維才能真正理解。致於地理規律與理論,則是更抽象或係統的知識,就更加需要經過複雜的思維過程,才能達到理解的程度。例如,理解自然帶的分布規律時,要首先對自然帶分布的事實有所了解,之後對其各帶的分布進行分析、比較,先抽象出大部分自然帶是沿緯線方向延伸分布的,並與太陽輻射熱量在地球表麵分布狀況加以比較,找出了聯係,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認識自然帶分布模型,之後再與實際分布進行驗證,證實模型的正確,於是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規律成立了。這就是學生理解緯度地帶性規律的過程。

3·推理的作用

在學習理解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中,推理這種思維形式起著很大作用。例如,在掌握了氣溫隨海拔高度而變化的規律後,就可引導學生推導出自然帶垂直地帶性規律。學習了我國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地區的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就能推導出亞洲中部幹旱沙漠地區的氣候特點等等。用這種推理的方法學習理解新知識,大大簡化了思維過程,同時也是運用、鞏固知識的重要方法。

4·要形成概念體係

概念體係也就是前麵所說的知識體係。由於概念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就可以把它們聯係在一起形成概念體係。例如,有關氣候的知識體係,工業特點的知識體係等等。知識體係的形成,不僅有利於學生記憶知識,而且使學生能更深刻、全麵地理解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