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1)

馬征夫妻倆自己都不知道為了什麼就糊裏糊塗、莫名其妙地幹了一仗,兩人的臉就像是被蜜蜂蟄過一樣腫脹著,都不好意思到莊上去玩,整天躲在家裏養“傷”,用一些土製的藥敷上,臉像花臉……互相給對方抹藥,互相心疼著對方,真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的感覺,好好的非要打一仗。

他們夫妻倆的行為倒讓我想起中國有句古話來了,叫“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交”。看看,打仗還能打出好處來,中國古代小說、故事裏好多英雄人物之間的生死之交的故事幾乎都是打出來的。想想,這也真是怪。陌生人之間打仗打打就認識了,甚至於成了莫逆之交,夫妻倆打仗打打感情就在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厚了,一時的氣惱、動手則會成為多年後的美好回憶,或許沒有這種動手打鬧多年後在回憶過程中就缺少什麼的,平平淡淡的生活總是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隻有痛苦、或浪漫才值得回憶,才能讓人在回憶中增加一些味道來。

對於馬征夫妻倆來說,當時是痛苦的,而對於村上的人來說,則是最好不過的娛樂了。在山區裏,平時沒有什麼可以作為娛樂的,人們的娛樂方式往往就是村落中發生的一些小小鬥嘴、打鬥、謾罵,一旦某家打仗了,不言而喻,很快就會成為村上人看熱鬧、或談說的最佳資料,人們對此總是樂此不疲,一代又一代的下來,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興奮,這方麵的興致從來沒有遞減過。

盡管馬征家住得地方較為僻靜,但夫妻倆打仗的事還是傳了出去,到底是誰將此事張揚開去的不知道,但確實是傳出去了,有幾個小鬼孩老遠地跑來躲藏在雜樹叢裏鬼頭鬼腦地探頭朝他家看,卻什麼也沒有看到,馬征門口冷冷清清,連個人影都沒有……這些可愛的孩子等了半天,卻沒有聽到一句值得學的罵人的話,於是在掃興中溜走了,孩子們回到家,大人們會問到他們看到了什麼、有哪些人在那兒拉架的、有沒有隊長在那兒、怎麼罵人的、罵了什麼……如果孩子們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大人們就會說:有你媽的什麼用,連個話都不會聽,將來還能幹什麼,等等之類的。孩子們會在大人的白眼、惡罵聲中怯懦地離開,退出大門而後一溜煙地跑到鄰居家的小朋友那兒開懷大笑。或許當他們正笑得開心的時候,鄰居家的大嬸又會問道:小八子或小狗子的,你來,我問你個話,你們去他家看到了什麼啊。這個時候,如果你要是聰明一點的話,哪怕是瞎謅一氣,隻要謅得圓,那麼你就會得到誇讚,就會聽到大嬸罵自家的孩子沒有用、沒有出息,甚至於要自家的孩子多向他學學。

可愛淳樸、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沒有看到馬征家的“演戲”,紛紛溜走了,孩子們走了,大人們就會前來看望以表示慰問,在山村裏,每每遇到這類事情,孩子們總是充當“先鋒隊”,探聽虛實,這樣大人們才好來“慰問”,慰問是假,探實是真,看看孩子們說得到底是不是真的,人有一種好奇心,對於發生的事情總想弄個水落石出。弄個水落石出的目的是為了能有更好的談資,或將來在吵嘴的過程中可以以他的矛戳他的盾,豈不快哉,或者在背後說人家可以有意無意地說說壞話。

你看,張葩打扮一新來看望馬征夫婦了,張葩到了馬征家門口,看到他家門關著,門口冷冷清清的,沒有看到人愣了下,就放開喉嚨洪亮地喊道:“小嬸在家嗎?小嬸在家嗎?”

在後山坡上田裏薅草的文英華聽到聲音知道是張葩,開始沒有答應,但聽了好幾聲,覺得不答應人家不好,才轉過山坡來,老遠的就答應道:“啊喲,是他大嫂子啊,俺家在後山坡上有一塊地,長滿了草,把草薅一下,到秋天還收一點哈。”

張葩聽到聲音朝山坡上看去,連忙走上前道:“是小嬸子啊?天這麼熱也不歇息啊?啊呀,小嬸子的臉怎麼搞的啊?啊喲,你看看!都這樣了還不歇息呀?”

“嗬嗬,沒什麼的,他大嫂子來有什麼事的吧?”文英華把鋤頭戧在牆上,“外麵熱,家來坐坐。”

“沒有什麼事的,隻是來看看小嬸子,聽說你們夫妻吵嘴了,所以來看看。你看看都這麼大年齡了還吵嘴,唉!小叔也真是的,居然把小嬸子打成這樣?”張葩十分體貼關心地問。“要什麼藥的話,讓你的侄兒(指宋春雨,這是鄰裏之間習慣稱呼)到城裏給你帶來,他明天上午去鎮上開會。”

“你看,真是難為你們了。當上了隊長就是不一樣,什麼事情都替我們考慮著,真得讓我們過意不去,不用麻煩了。路又遠帶東西很不方便的,用點草藥就可以了,也快要好了。你小叔在山上挖了那麼多的野草藥,很管用的,又不用花費。”文英華道。

“哦,你看小嬸子多節省,平時待我們那麼好,晚輩應該的,再說,春雨當隊長還得要大家支持呢。沒有大家的支持,也難辦事的。所以啊,他做這點小事不算什麼的,也是應該的。真的,以後有什麼的盡管吩咐就是了,不要拘束的。小嬸啊,你和小叔倆為了什麼打起來的啊?”張葩對馬征夫妻倆的打仗好奇終於忍不住地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