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孤獨星球的門 關注自閉症兒童
新聞
作者:梅子
看過《海洋天堂》電影的觀眾,一定不會忘了電影裏文章扮演的大福,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的自閉症孩子。他無法溝通無法表達無法互動,無法理解別人的心意,甚至無法看著你的眼睛,就像被放在陌生的孤島上,獨自生活著,這類孩子仿佛來自另一顆星球,在西方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2013年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請隨本刊記者一起走近自閉症兒童的世界,給這個“孤獨”群體以關愛。
自閉症,醫學上也稱孤獨症,是一種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交流障礙、語言障礙和重複刻板行為是自閉症的三個主要症狀,通常患兒自2歲起症狀才逐漸明顯。患兒同時伴有智力、感知覺和情緒等方麵的異常。目前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500,其中以男孩多見,男女比例約5:1。在我國,自閉症兒童約占了兒童總數的千分之六。尚不包括還有許多未被發現和診斷的自閉症兒童。
自閉症的症狀表現
自閉症患兒1歲之前並沒有明顯症狀,但仍有一些與普通孩子不同的行為表現。如嬰兒常出現撫養困難,睡眠少,喜歡哭鬧,聽音樂或者節奏感強的聲音才能使其安靜。有的孩子則表現得特別安靜,可以整天不聲不響地躺著,不注意周圍動靜,即使餓了或不舒服了也無所表示;媽媽喂奶時,他不會將身體貼近媽媽,也不會對媽媽微笑,甚至回避與父母慈愛的目光對視,不依戀父母;對周圍人的存在與否漠不關心,不願與小朋友在一起,獨自一人反而自得其樂。
患兒1歲以後症狀會逐漸顯現。但也有的孩子在1歲以前發育完全正常,1歲以後才逐漸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
1.語言交流障礙。許多患兒的家長會首先注意到患兒說話明顯比其他同齡孩子晚,直到2~3歲還不會說話,有的好像會說話,但其實隻是簡單地發音或自言自語,哼哼唧唧地像在說“天書”,誰也聽不懂。
2.社會交往存在障礙。患兒常不愛與小朋友交往,而喜歡獨自一個人玩;爸爸、媽媽離開時他不會傷心哭泣,回來後他也不會高興或喜悅;他們的目光漂浮,從不會正眼看人;看到他想要或想吃的東西就拉著大人的手去,而不會用手指指著東西說要;喊他的名字也沒反應,但大人知道他能聽得見。
3.重複刻板的異常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玩開關,反複地開門關門;有的喜歡把積木排成整齊的一排或喜歡玩汽車的輪子;有的喜歡撕紙,見到紙就撕;有的特別喜歡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每天一到時間就坐在電視機前一動不動,如不給他看就會大發脾氣;有的喜歡聽音樂,喜歡反複聽某幾首兒歌;有的喜歡不停地拍手或不停地轉圈或在房間裏跑來跑去等等。
由於自閉症一直未被社會引起足夠的關注,所以對於我們國家的自閉症兒童治療矯正方麵都始終麵臨巨大的挑戰。
自閉症的預防
優生優育,預防為主:雖然這種病症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識,但是迄今為止,兒童自閉症還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精神發育障礙。
本刊記者從專家那兒了解到:這種發育障礙可能緣於多種病因導致的大腦發育缺陷,而且這種發育缺陷在胚胎的一定發育階段即可能形成。但是,到目前為止,無論國內外,均沒有有效預防和產前診斷的方法和手段。盡管如此,加強優生優育,做好孕前、產前谘詢和保健對自閉症的預防還是至關重要的。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研究證實,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與兒童自閉症的預後效果呈正相關,0~6歲、特別是3歲前的幹預最為有效。
兒童自閉症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患兒的典型表現在2歲以前可能尚不明顯;有些家長養育孩子的經驗不足,缺乏嬰幼兒心理和行為發育程序的知識,加上平時觀察不仔細,不知道孩子正常與否;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的行為異常和語言落後,但認為其會隨著年齡增大而好轉;某些非兒童精神專業的醫務人員對本病的認識不足……同時訓練的時間越早越好(2~6歲為最佳),如不及時給予治療,預後將會很差,患兒甚至無法適應將來的生活和學習,成為終身殘障。 如發現孩子有異常必須及時和專科醫生聯係。
雖然自閉症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但由於人們的忽視與誤解,往往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2歲到6歲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開展早期診斷和治療,自閉症患兒症狀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約半數的孩子能恢複正常。
自閉症的治療
目前在我們國家,關於自閉症的各種服務還處於初級階段,目前常運用的治療康複手法有:藥物治療、幹細胞療法、感覺統合訓練、高頻音樂療法、激活大腦的特殊教學方式、“迪普音”音樂療法、感應治療、生物療法、海豚療法、中藥及針灸療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