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對音樂傾倒的人

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那建築物則是凝固的音樂。

不愛音樂不配作人,雖然愛音樂,也隻能稱半個人。隻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黑格爾

少年黑格爾興趣是廣泛的,尤其喜愛古希臘古典文學和聽音樂會。這兩大興趣,是黑格爾無論處在何地、何等條件下,都絲毫不改,畢生未減的。

少年時,在斯圖加特的學習時期,黑格爾醉心於索福克勒斯和歐裏尼得斯的悲劇。他曾以散文、韻文的形式兩次翻譯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裏》,並寫了兩篇作文。

一篇為1788年所寫的《論古代詩人的某些特征》一文,獲得的評語是:“前途不可限量”。

另一篇是黑格爾中學畢業時的告別辭,題目是:《土耳其人文藝與科學之衰落》。在這篇文章中,黑格爾認為,藝術是從較低級的到較高級的發展。較低級的藝術,比如:建築、雕刻。較高級的藝術,比如:繪畫、音樂與詩歌,等等。就是說,藝術從低級到高級的演變,是精神逐步克服物質局限性而達到主觀性的過程。

黑格爾明確地將美的本質與自然的人聯係起來探討,他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創造,也就是說,審美和美的創造是人從對象上複現自己。

歌德在1772年作的論文《論德意誌建築》中說:“這種顯示出特征的藝術才是唯一真實的藝術。”

而黑格爾則說:“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那建築物則是凝固的音樂。”

黑格爾在《美學》的第三部分,用一種邏輯的發展模式——即通過分析一一係列個別樣式和體裁,補充了曆史發展模式。

在這時,黑格爾認為,藝術開端於建築,建築適應藝術創作發展的象征主義階段,正如雕刻之於古典主義藝術,繪畫、音樂與詩之於以表現主體的內在經驗為職能的浪漫主義藝術。

確切地說,建築還隻是前期藝術,它的使命是一個實用性的、帶有非藝術性要求的使命,它的形式完完全全是象征性的,它僅使外在自然近似精神而已。

黑格爾認為,音樂是藝術的一個階段,它以聲音代替外在形象及其直觀可見性這一因素,轉而訴諸聽覺。按黑格爾的分類,聽覺是一種從事思索的、一種比視覺更富於想象的感官。

節奏、和聲和曲調是音樂的表現手段,它們在聲樂和器樂中對其內容發生不同的關係。音樂重又導向詩歌,二者通過共同的感性基礎——聲音而互相聯係起來。

黑格爾在講課時,曾經提到了一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斯芬克斯向埃底巴斯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東西早上走路用四隻腳,中午用兩隻腳,晚上用三隻腳?”

埃底巴斯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回答說:“這就是人。”

於是,把斯芬克斯推下了懸崖。

黑格爾對這個神話故事總結道,這個謎的謎底在於精神,在於號召人:認識你自己吧!

黑格爾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

甚至,他曾經這樣說過:“不愛音樂不配作人,雖然愛音樂,也隻能稱半個人。隻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

雖然有些武斷,但是,就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維也納的歌劇給黑格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格爾在描寫他的觀劇經曆中曾寫道:“隻要錢夠我看意大利歌劇和回國之用——我就要繼續留在維也納!”

黑格爾看過麥爾卡丹特、羅西尼、斯波蒂尼、莫紮特的歌劇,有的甚至看過多次。意大利的獨唱家們讓他心蕩神移——他從維也納發出的書信,沒有一封不曾津津樂道這一點。

黑格爾詫異自己為什麼如此傾心羅西尼的音樂,他在一封給親友的信中寫道:“它作為音樂來說,有時使我感到無聊。但是,就像綢緞隻是為了女士們……,它也隻是為了意大利的嗓子創作的……,這不是真正的音樂,隻是單純的歌唱,一切都是為了唱;……我現在已經敗了胃口,羅西尼的這個《費加羅》比莫紮特的《婚禮》更使我感到趣味無窮……。”

黑格爾很少到維也納郊區去,隻為了能夠準時地、精神飽滿地上戲院。白天如有幾分鍾的空閑,他就到市內公園去散步,晚上便去看戲去了。如果歌劇院裏沒有演出,他甚至就去到著名的利爾波爾達市立傀儡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