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後記二:學海無涯苦作舟——從通訊員到專職記者(2 / 2)

跨入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各行各業對新聞工作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適應新形勢下經濟新聞工作的需要,近幾年在《中國機電日報》江蘇記者站、揚州通聯站的幫助和泰興市機械局的直接領導下,我努力探索經濟宣傳的途徑,深入工廠廣泛開展經濟新聞服務活動。

一是針對地方政府要求和企業特點進行深入采訪與跟蹤報道。近兩年,為泰興縣30多家企業在機電日報和其他報刊不同程度地進行宣傳報道,每年在國家和地方報刊發表反映泰興機電工業的文章達100篇次以上,其中機電報采用30篇左右。

二是按照政府和工業主管部門要求,配合泰興有關企業先後在上海、南京、北京、濟南、西安、杭州、無錫等地組織了數十次新聞發布會,使泰興市有關產品在10多個省市的近百家新聞單位作過報道。

三是編導電視專題片。近兩年,我先後應邀為江蘇泰星減速機集團、揚州市亞太特種水泵廠、泰興市離心機廠、泰興市機械工業局、泰興市經委等單位編導並組織拍攝了專題電視片《明星閃爍》《一代天驕亞太水泵》《振動式離心機一支獨秀》《揚子江畔飛旅曲》《揚子江之星》等專題電視片。目前,這些單位的賓客一到,首先播放專題電視片。對宣傳產品、宣傳企業、宣傳泰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開展經濟宣傳工作的同時,我努力進行通聯和報刊發行工作,在泰興市機械局局長王伯喬同誌的關懷與支持下,機電報發行工作一年一個台階。機電日報在泰興縣的總發行量已連續三年居於全國縣和縣級市之首。企業通過這份舉足輕重的行業報,一方麵廣泛學習國內外工業管理的經驗,一方麵深入宣傳自己,兩者相得益彰。

由於自己長期以來堅持不懈的勤奮筆耕,1992年我被機電日報(現中國工業報的前身)吸收為蘇北地區唯一的特約記者,1993年8月,報社報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將我列為蘇北地區唯一的專職記者,並連續2年將我評選為優秀記者。與此同時,經報請機械工業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在泰興市建立了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縣(市)級記者站。自記者站成立之日起,我便反複琢磨:如何把全國第一家縣(市)級記者站組織好、建設好,如何不負眾望,圓滿完成組織上的重托,努力為本市及周邊地區搞好組稿、通聯和發行工作,這應該是記者站首要的也是長期的任務。我想有各級領導和企業的廣泛支持,有自身勤奮不息的努力,堅信我們的新聞宣傳事業一定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勇往直前!

首刊於中國機電日報江蘇記者站(1984.9-1994.9)成立十周年《紀念冊》P21~25,同刊於中國機電日報優秀文選《繁星集》P31~35,1995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