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獲取成功(2 / 3)

取一張白紙來,大約普通信紙大小,在紙上寫下如下內容:

我要成為一位有力的演說家,因為這可以使我對這個世界提供它所需要的服務;因為它將為我帶來金錢收入,使我可以獲得生活中的物質必需品。

我將在每天就寢前及起床後,花上10分鍾,把我的思想集中在這項願望上,以決定我應該如何進行,才能把它變成事實。

我知道我可以成為一位有力而且具有吸引力的演說家,因此,我絕不允許任何事情來妨礙我這樣做。

最後你要做的是在紙張的右下角簽上名字。

簽下這份誓詞,然後按照宣誓的內容去進行,直到獲得的結果為止。

當你要專心致誌地集中你的思想時,就應該把你的眼光望向1年、3年、5年、或甚至10年後,幻想你自己是你這個時代最有力量的演說家。在想象中假設,你有相當不錯的收入;假想你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你利用演說的金錢報酬購買的;幻想你在銀行裏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準備將來退休養老之用;想象你自己是位極有影響的人物,因為你是位傑出的演說家;假想你自己正從事一項永遠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候,積極的心態一直發揮著作用。

利用你的積極心態,清晰地描繪出上麵這種情景,它將很快轉變成一幅美好而深刻的“願望”情景。

4.專注是成功的神奇鑰匙

沒有專注,就不能應付生活,生活要求專注,頭腦必須專注。

成功的神奇之鑰

在把這把鑰匙交給你之前,先讓拿破侖·希爾告訴你它有些什麼用處。

這把神奇之鑰會構成一般無法抗拒的力量。它將打開通往財富之門。它將打開通往榮譽之門。

在很多情況下,它會打開通往健康之門。

它也將打開通往教育之門,讓你進入你所有潛在能力的寶庫。

在這把“神奇之鑰”的協助下,我們已經打開通往世界所有各種偉大發明的秘密之門了。

我們人類以往所有的偉大天才,都是經由它的神奇力量發展出來的。

卡內基、洛克菲勒、哈裏曼、摩根等人都是在使用這種神奇的力量之後,成為了大富翁。

它將打開監獄鐵門,把人類殘渣變成有用及值得信任的人。它將使失敗者變為勝利者,使悲哀變成快樂。你會問:“這把神奇之鑰是什麼?”

拿破侖·希爾的回答隻有兩個字:“專心”。現在,把這兒使用的“專心”一詞的定義介紹如下:

“專心”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的欲望上的行為,並要一直集中到已經找出實現這項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將之付諸實際行動為止。

把意識“集中”在一個特定“欲望”上的行為,牽涉到兩項重要法則。其中一項法則就是“自我暗示”,另一項就是“習慣”。前麵一項已經在前幾章中作過描述,現在來簡單地描述——“習慣”這個法則。

習慣是一種力量

習慣是一種力量,通常,思想能力一般的人就能夠辨認出這種力量,但一般人所看到的往往是它的不好的一麵,而不是它美好的一麵。

習慣往往會成為一個殘酷的暴君,統治及強迫人們違背他們的意願、欲望與愛好。那麼,這股強大的力量是否能夠控製及利用,使它能夠為人們提供服務,就如同其他的自然力量一樣。如果人們能夠成就這項結果,那麼,人們也許能支配習慣,使它替人們服務,使人們不再是習慣的奴隸,也不會再一麵抱怨,一麵卻要老老實實地服侍它。

近代的心理學家已經肯定地告訴我們,我們絕對可以支配、利用及指揮習慣替我們工作,而不必被迫聽任習慣去支配我們的行動與個性。已經有很多人應用這項新知識,並且使習慣的力量成為新的途徑,強迫它發揮行動的功能,而不是讓它作無謂的浪費,或讓它破壞肥沃的心靈田園。

習慣是一條“心靈路徑”,我們的行動已經在這條路徑上旅行多時,每經過它一次,就會使這條路徑便深一點,更寬一點。如果你曾經走過一處田野,或經過一處森林,你就會知道,你一定會很自然地選擇一條最幹淨的小徑,而不會去走一條比較荒蕪的小徑,更不會去選擇橫越田野,或從林中直接穿過去,自己走出一條新路來。心靈行動的路線則是完全相同的,它會選擇最沒有阻礙的路線來行進——走上很多人走過的道路。習慣是由重複創造出來的,並根據自然法則而養成,這可在所有生命的物體上表現出來,或者也可以表現在沒有生命的事物上。關於後者,我們可舉個例子。一張紙一旦以某種方式折起來,下一次它還會按照相同的折線被折起。衣服或手套會因為使用者的使用,而形成某些褶痕,而這些褶痕一旦形成了,就會永遠存在,不管你是否經常洗燙。河流或小溪從地麵上流過,形成了它們的流動路線,以後它們就會按照這個習慣路線來流動。這種法則各處都可通用。

這些說明可以幫助你了解習慣的性質,也將協助你開辟新的心靈道路——新的心靈褶痕。還有——你一定要隨時記住這一點——若要除掉舊習慣,最好的(也可以說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培養出你的新習慣,來對抗及取代不妥的舊習慣。開辟新的心靈道路,並在上麵走動以至旅行,舊的道路很快就會被遺忘,而且,時間一久,將因為長期未使用,而被荒原所淹沒。每一次你走過良好的心理習慣的道路,都會使這條道路變得更深更寬,也會使它在以後更容易行走。這種心靈的築路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請你開始修建理想的心靈道路,供你在上麵旅行,然後,練習、練習、練習——做一個好的築路者。

集中注意力能調整思想

拿破侖·希爾的一位朋友發現他自己患了一般人所說的“健忘症”。他變得心不在焉,記不住任何事情。現在,引用他的話,讓你明白他是如何克服他的這項障礙:

我已經50歲了。10年來,我一直在一家大工廠擔任某個部門的經理。起初我的職務很輕鬆。接著,公司迅速擴大業務,使我增加了額外的責任。我那一部門的幾位年輕人已經表現出不尋常的精力與能力——他們之中至少有一位企圖取得我的職位。

“像我這種年齡的人大都希望過舒適的生活,而且,我在公司已服務過很長的一段歲月了,因此,我覺得我大可以輕輕鬆鬆地工作,安心地在公司待下去。但這種心理態度幾乎使我失掉了我的職位。大約兩年前,我開始注意到,我專心工作的能力已經衰退了,我的工作變得令我心煩。我忘記處理信件,直到後來,桌上的信堆積如山,令我看了大吃一驚。各種報告也被我積壓下來,使我的部屬大感不便。我人雖然坐在辦公桌前,但腦中卻想著別處。”

“其他的情形也都顯示出,我的心思並沒有放在工作上。我忘了參加公司一個重要的主管會議。我手下的職員發現我在估計貨物時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當然,他也設法讓總經理知道了這件事。”

“對於這種情形我真是驚訝萬分。於是我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希望把這種情形好好想一想。我在一處偏遠山區的度假別墅內嚴肅地反省了幾天,使我深信自己是患了健忘症。我缺乏專心工作的力量,我在辦公室的肉體及心理活動變得散漫無目的。我做事漫不經心,懶懶散散,粗心大意,這完全是因為我的思想未放在工作上的緣故。我在滿意地診斷出我的毛病之後,就尋求補救之道。我需要培養出一套全新的工作習慣,我決心要達到這個目標。”

“我拿出紙筆,寫下我一天的工作計劃。首先,處理早上的信件,然後,填寫表格、口授信件、召集部屬開會、處理各項工作。每天下班之前,先把辦公桌收拾幹淨,然後離開辦公室。”

我在心裏問自己:如何培養這些習慣呢?獲得的答案是:重複這些工作。在我內心深處的另一個人提出抗議說:但是,這些事情我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過幾千次了。我心中的聲音回答說:不錯,但是,你並未專心從事這些工作。

“我回去上班,立即把我的新工作計劃付諸實施。我每天以同樣的興趣從事相同的工作,而且盡可能地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內進行相同的工作。當我發現我的思想又開始想到別處時,我立刻把它叫了回來。”

“利用我的意誌力所創造出的一種心裏的刺激力量,使我不斷地在培養習慣方麵獲得進步。後來,我發現,我每天雖然做同樣的事情,但卻感到很愉快,這時,我知道我已經成功了。”“專心”本身並沒有什麼神奇,隻是控製注意力而已。

拿破侖·希爾深信,一個人隻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調整自己的思想,使它能接受空間的所有思想波。這樣,整個世界都將成為一本公開的書籍,供你隨意閱讀。

凡事專注必定能達到成功

甚至在一種極特別的情形之下,隻要我們能找著另一個專心的對象,我們仍是能保持泰然的態度的。許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芝加哥城裏舉行一次聚會,有一大群人正圍著一對看熱鬧的老夫婦。這是一對樣子很怪的老夫婦,穿著幾十年前的做客衣服。這群好奇的群眾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而引以為快樂。但是他們似乎完全不覺得自己被眾人注目。他們隻管自己。他們被街市的繁華所吸引了,而絲毫沒想到自己。但是他們的那種鄉土模樣及舉止引起了別人的注意,變為焦點。我們最大的毛病便是:常常以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然而實在並非如此。當我們戴一頂新帽子或穿一件新衣,總以為眾人都在注目了。其實這完全是自己的臆想。別人或許也正和我們一樣以為自己正受到他人的注目呢!如果真正在注意我們,那大概是因為我們的自我感覺使我們表現出一種可笑的態度,而不是由於衣服。

同樣的原因也可以應用在許多別的情形上。如果某人十分專心於他的工作。你絕不能使他感覺不安,因為他甚至不覺得有人在身旁。假如有人看你工作,你便覺得不安,解決的方法是專心去做得更好些,而不要勉強克製自己的不安。如果你曉得自己做得很好,大家看你時便不會感覺不安;這種不安是因為你怕工作做得不好,怕弄出錯處,怕別人看出你秘密的思想,於是引起你臉紅手顫,聲音戰栗,這些行為都是你怕顯露出來的,但是正因你害怕而越發顯露出來。

有一次,一群中學生想戲弄一個女孩子,他們曉得她的自我感覺最敏銳。她這次是在一個禮拜堂裏彈琴,於是他們故意坐在使她可以看見他們的一邊,而且注視著她。他們並不扮怪相,也不笑,也不說話,隻專心地注視她而已。這個女孩子因為自我的感覺極其敏銳,一會兒工夫就感受到他們堅定地注視著自己,便開始蠕動、臉紅、心神不安,最後隻好中途停止彈琴,退出了會場。這些學生深知她注意自己比注意音樂還厲害,這便是他們曉得用注視的方法可以擾亂她的緣故。假如她能有那對進城看熱鬧的老夫婦一半的專心,她甚至不會覺得那些少年在看著她。

專心想到自己是不能增加做事的效率或減少自我感覺的,專心想到工作卻能做到。

不過在許多情形之下,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工作或你所要做的事,而是別人。如果在專心工作之餘,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你會無往而不勝。

研究人類,你會發覺他們是世界最有趣的。這個原則是福煦將軍之所以能成為陸軍界領袖的主原因。

像福煦將軍這樣成功的人,必須要能懂得各種人的心理,以及各種心理如何作用。……許多其他年輕軍官,以為隻要懂得他們手下各人鄉土的特性就足夠了,然而福煦卻不以為然。他對於整個戰爭的認識差不多都是基於“人”以及人在某種壓迫下的動作——不是預料他們如何動作,而是他們實際上如何動作,以及可以引導他們如何動作。

假如你能像福煦將軍這樣研究人,那麼人類就不再是可怕到會使你麵紅、聲顫、手抖的了。如果他們做了你所不懂得的事,你努力去尋其解釋,不會自感過敏。

自我的感覺強烈完全是因為想自己。克製的方法便是不想自己。

不想自己的方法是要能尋一點別的事來想。你必須尋找一種代替物。尋得了代替物之後,想自己的習慣便可毫不費力地除去。

假使你演說時隻想著你所說的,以及聽眾,而不是想你自己,你便不會自感過敏。如果你做一件工作,隻想到你的工作,也不會對自己發生興趣。

剛開始時,你或許不能了解與你同在一起的人。專門想自己是不能幫助你去了解他們的。去想別人卻可以辦到。

自我的感覺是臆想的一種形式。別人並不會如你所想象的那樣關心你。他們有各人的事情要忙。記得這一點,你在他們麵前便不會感覺不舒服了。

養成喜歡和人親近的習慣,那樣,你和他們在一起時便不會感覺不舒服。別人看見你喜歡他們,同時也會感覺愉快。這種方法還能增加你安閑的態度。

安閑的態度不是可以由矯飾或假裝冷淡得到的。態度要自然,不可把自己看得太重。

5.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人何嚐知道:在那些通過科學研究工作者頭腦裏的思想和理論當中,有多少經過他自己嚴格地批判、非難的考察,而默默地隱蔽地扼殺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得以實現的建議、希望、願望以及初步的結論,也達不到十分之一。

失敗與挫折

在普通情形下,“失敗”一詞是消極性的。但拿破侖·希爾將這兩個字賦予一個新的意義。因為這兩個字經常被人誤用,而給數以百萬計的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悲哀與困擾。

拿破侖·希爾解釋道:“這裏,先讓我們說明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且讓我們看看,那種經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是否在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還有,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不管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都不會在一個人意識中成為失敗,隻要這個人把挫折當做是一種教訓,事實上,在每一種逆境及每一個挫折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大教訓。而且,通常說來,這種教訓是無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而獲得的。挫折通常以一種“啞語”向我們說話,而這種語言卻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如果這種說法不對的話,我們也就不會把同樣的錯誤犯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又不知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

也許,拿破侖·希爾協助您解釋挫折意義的最佳方法,就是帶你回顧他本人將近30年的親身經曆。在這段時間裏,曾經七次遭遇轉折點——也就是一般人通稱的“失敗”。在這7次轉折中的每一次,他都以為自己遭遇了令人沮喪的失敗。但後來,拿破侖·希爾明白,看起來像是失敗的,其實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慈祥之手,阻擋了拿破侖·希爾的錯誤路線,並以偉大的智慧強迫他改變方向,向著對他有利的方向前進。

第一個轉折點

拿破侖·希爾自一所商業學校畢業之後,找到了一個速記員兼簿記員的工作,並且一連幹了5年之久,由於一直奉行那種“任勞任怨,不計酬勞”的原則,因此,拿破侖·希爾晉升得很快,所獲得的薪水及所負的責任,都超過了他當時年齡的標準。拿破侖·希爾的銀行存款達到幾千元,很多人競相聘請他。

為了對抗這些競爭者的爭相聘請,拿破侖·希爾的老板把他提升為該礦業公司的總經理。他很快就達到了“世界的高峰”。但這卻是他命運中的悲哀部分——拿破侖·希爾知道。

接著,命運之神伸出和善的雙手,輕輕推了他一下。拿破侖·希爾的老板宣告破產,拿破侖·希爾則失去了工作。這是拿破侖·希爾第一次遭遇的真正挫折。

拿破侖·希爾的第二項工作是在南部的一家大木材廠擔任銷售經理。拿破侖·希爾對木材一無所知,對於銷售管理亦所知不多。但拿破侖·希爾已經懂得“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道理,而且他也知道,應該主動去發現工作來做,不做等待別人來指揮自己做什麼。銀行中的豐富存款,加上他在以前工作中不斷晉升的優良紀錄,令拿破侖·希爾產生了所需要的一切自信心。

拿破侖·希爾在新公司晉升很快,在第一年內,他的薪水已經增加了兩次,他在管理銷售方麵的表現太好了,因此,老板邀請拿破侖·希爾和他合夥。他們立刻就開始賺錢,拿破侖·希爾又再度覺得自己是處在“世界最高峰”了。

站在“世界最高峰”能夠使人得到一種十分美好的感覺。但是,那卻是一個很危險的站立地點,除非你站得很穩。因為如果你站得不穩,你將會摔得十分慘痛。

在那時候,拿破侖·希爾卻一直未曾想到,成功是應該以金錢和權勢以外的事物來衡量的。也許這是因為事實上他當時擁有了太多的金錢,也擁有了超過了當時安全使用能力的太多的權力。

命運之神卻在前麵等著,它拿了一根結實的棍子,正準備重重地打拿破侖·希爾一頓。

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1907年的大恐慌降臨在他身上,在一夜之間,它替拿破侖·希爾提供了一項令他畢生難忘的服務:它毀掉了拿破侖·希爾的事業,奪走了拿破侖·希爾所擁有的每一塊錢。

1907年的大恐慌,以及它所帶來的挫折,使拿破侖·希爾從木材業轉行去研究法律。在這個世界上,除上挫折之外,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造成這種結果,因此,拿破侖·希爾生命中的第三個轉折點就如此地乘著大多數人所謂“失敗”的翅膀,飛進他的生命中。

拿破侖·希爾上了法律學校的夜間部,白天則去當一名汽車推銷員。他在木材業的銷售經驗在這時候幫了大忙。他很快就發達起來,銷售成績很好,使他獲得了進入汽車製造業的良好機會。他注意到,汽車廠十分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汽車技術工人,因此,拿破侖·希爾在汽車廠內開辦了一個訓練部門,開始把一般的工人訓練成為汽車裝配及修理技工。這所訓練班成效極為良好,每個月給拿破侖·希爾帶來1000多元的純收益。

於是,拿破侖·希爾再度覺得自己又“功成名就”了,當時他依舊認為,所謂的成功就是金錢和權勢而已。

他存款的那家銀行的經理知道他的情況良好,因此就借錢給他擴展業務。

這位銀行經理不斷借錢給他,使他債台高築,到最後再也還不起。然後很鎮靜地把拿破侖·希爾的事業接收過去,仿佛它本來就是屬於他的,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拿破侖·希爾從一個每個月有1000多元收入的人,突然間又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人。

一切美好的景象突然消失了,金錢與權勢也隨之煙消雲散。一直到許多年之後,拿破侖·希爾才發現,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可能就是他一生中所遭遇的最大幸運了,因為它強迫拿破侖·希爾退出這樣一個即不會增加自己的知識,也不會協助增加他人知識的行業,而把他的努力方向轉變到另一種行業,使他獲得他所需要的豐富經驗。

在一生當中,拿破侖·希爾第一次問自己,一個人在功成名就之後,是否能夠找到金錢與權勢之外的其他有價值的事物。但這種疑問隻是偶爾出現在他的腦海中,而且他也未一路追蹤下去獲取答案。

在經過截到當時為止的最難苦的一次苦鬥之後,拿破侖·希爾終於接受了這次暫時挫折,而且錯誤地認為它是“失敗”。然後就進入他一生當中下一個——也就是第四個——轉折點。

第四個轉折點

由於妻子娘家的幫忙,拿破侖·希爾立刻又得到了一項工作,擔任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煤礦公司的首席法律顧問的助手。拿破侖·希爾的薪水比一般新手多得太多了,和他對該公司的價值真是不成比例。但由於有人推薦,拿破侖·希爾還是安坐在公司中。同時,拿破侖·希爾展開努力,對於自己缺乏法律技術這個缺點,拿破侖·希爾也盡力彌補。

對於這項工作。拿破侖·希爾足可愉快勝任。而且實際上已經擁有了一個可以享用終身的鐵飯碗了。

但拿破侖·希爾並未和朋友做過任何商量,也未事先提出警告,就辭職了。

這是由拿破侖·希爾自己選擇的第一個轉折點。它並不是強加在拿破侖·希爾身上的。他看到命運之神那個老家夥向他走過來,他立刻趕上去,在門口將它打倒了。

他之所以辭掉那項工作,是因為那項工作太容易了。他輕鬆愉快就足以勝任。拿破侖·希爾發現自己即將養成懶惰的習慣,拿破侖·希爾知道,緊接著,自己就要退步了。拿破侖·希爾在公司裏麵的朋友太多了,因此,他沒有必要努力工作,以求表現。四周都是他的朋友和親戚,而且自己還擁有一項終身保障工作。他心想:“我還需要什麼呢?”

“什麼也不需要!”拿破侖·希爾開始這樣告訴自己。

就是這種態度,使拿破侖·希爾覺得自己已經在逐漸退步了。為了某種他至今仍然不知道的原因,拿破侖·希爾采取了在許多人看來瘋狂的舉動——辭職。盡管他在當時可能對其他事務極其無知,但拿破侖·希爾卻很感激他竟然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體會隻有經由不斷努力和奮鬥才能產生的力量與成長,這種力量與成長如果停止了,就會造成虛脫與腐敗。

他選擇芝加哥作為開創新事業的地點。這樣做是因為,他相信,在芝加哥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備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生存所必要的條件。拿破侖·希爾下定決心,如果自己在芝加哥從事的任何行業中,能夠獲得一些成就,那就證明自己具有可以發展成為真正能力的潛能,這就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過程。

在芝加哥,他的第一個職位是一所規模函授學校的廣告經理。他對廣告所知不多,但他以前有過擔任推銷員的經驗,再加上他任勞任怨,不計報酬,因此拿破侖·希爾得以作傑出的表現。第一年,他賺了5200多美元。

拿破侖·希爾很快就“東山再起”了。慢慢地,成功的美景又開始在拿破侖·希爾四周盤旋。他再度看到成堆的鈔票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盛宴之後就是饑荒,曆史上有很多這種證據。拿破侖·希爾很高興享受了一頓豐盛的大餐,卻未預料饑餓將接著來到。工作得相當不錯,因此得意洋洋,對自己極為欣賞。自我陶醉是一種很危險的心境。

有一種偉大的真理是許多人所不知道的,必須等到時間老人把柔軟的雙手按在他們肩上之後,他們才會恍然大悟。

有些人卻永遠不會獲知這種真理,而真正知曉這種真理的人,最終會了解挫折的“啞語”。

第五個轉折點

在這家函授學校擔任廣告經理時,拿破侖·希爾的表現極為良好,因此,這家學校的校長說服拿破侖·希爾辭去了這項工作。和他合夥從事糖果製造業。他們成立了“貝絲·洛絲糖果公司”。拿破侖·希爾出任該公司的第一任總裁。

他們事業擴展極為迅速,不久,就在十八個城市中成立了連鎖店。糖果事業的利潤極高,於是拿破侖·希爾又認為自己已經接近成功了。

一切進行得十分順利,但拿破侖·希爾的合夥人和他們邀請入夥的另外一位合夥人,卻暗中策劃,,陰謀吃掉拿破侖·希爾在公司中的的股份。

從某一方麵來說,他們的計劃成功了,但拿破侖·希爾的反抗遠比他們所想象的更不好對付。所以,他們利用偽造的罪名。使拿破侖·希爾被捕,然後提議撤銷這些控告,條件是拿破侖·希爾必須把股份讓給他們。

到這時候拿破侖·希爾才初次明白,原來,人心竟然是如此殘酷、虛偽、不講道義。

第一次調查庭即將召開之前,拿破侖·希爾的證人竟然消失不見。但拿破侖·希爾還是想法子找到他們,強迫他們站到證人席上,發表他們的證詞,結果拿破侖·希爾獲得勝訴,並向法院提出反訴,要求誣告者賠償損失。

這件官司使得拿破侖·希爾和他的合夥人之間的關係完全破裂,最後並使拿破侖·希爾賠光了自己在這家公司所有的股份。

拿破侖·希爾的損失賠償是所謂的“民事侵犯”行為,他可以因受誣陷要求賠償。在伊利諾伊州——也就是這項行為發生地法律規定,如果賠償判決成立,要求賠償者可要求將被告關在牢裏,直到他們付清賠款後,再予釋放。

不久,拿破侖·希爾就獲得勝訴,法院命令他的合夥人須付出賠償。拿破侖·希爾可以要求把他們兩人關入牢中。這是拿破侖·希爾生命中第一次有機會對敵人進行重重反擊。因為已經擁有了一項厲害的武器—而且,這項武器是由敵人們親自交給他的。

當時的感覺是十分奇怪的。

最後拿破侖·希爾終於決定寬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