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掌握幽默的基本技巧(1)(2 / 3)

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頭這條誡示後,嘲諷地問:“你真的戒賭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賭徒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大聲說,“咱們賭三瓶二鍋頭!”

有時自相矛盾就像是一種天真的錯誤,但它卻有真誠和不加任何掩飾的特點。正像故事中的賭徒,他的矛盾是在不經意中產生的,這樣的自相矛盾往往更為可笑和逗人。

一對新婚夫婦發生了爭吵,妻子忍不住哭了起來:“我決定跟你離婚,我這就去收拾東西,離開這裏回娘家去。”

“很好,親愛的,車費在這裏。”丈夫說。妻子接過錢數起來,突然說:“不夠,我回來的路費怎麼辦?”

既然是宣告兩個人要分開了,意思就是不再回來了,可是又問回來的路費怎麼辦,其內心真實的情感和想法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自相矛盾的方式表述一個理性的決定是失敗的,但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夫妻間的微妙的情感,卻是十分成功的:不管口頭上說得多麼決絕,可是在內心深處還是不由自主要回來。正如故事中的妻子一樣,她雖不願講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但仍然由自相矛盾泄露了出來。

自相矛盾的幽默法在自我解嘲時也可以發揮作用:

一個被判死刑的罪犯,在行刑前問刑警:“請問,現在幾點?”

刑警很不高興地說:“死到臨頭了,還問時間?”

犯人說:“這可是我的終身大事,記住這個最有意義的時間,對我來說十分必要。”

這位犯人似愚卻智,令刑警啼笑皆非的回答使得幽默的藝術性為觀眾一覽無餘。

晚自習的時候,老師正在給學生們補課,突然停電了。

黑暗中,老師對同學們說:“停電了,我們無法繼續上課了,請同學們稍等一會,電鈴一響大家就可以回家了。”

明明已經停電了,可是老師還說要等電鈴響,藝術的效果油然而生,並且有效緩解了剛剛緊張的學習氣氛。

很多喜劇家們樂於根據生活的素材,創造矛盾的人物。他們往往會為了使矛盾的戲劇性更輕,以取得更好的喜劇效果而在矛盾對轉以前加強矛盾,以損動人的視聽。我們應該借鑒這種方法,以自相矛盾的方式來為幽默添彩。

感悟:

矛盾表示事物之間的強烈衝突,也就是人們常指的言行不一或者言語衝突,這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自相矛盾的幽默方式,更具有一定的藝術效果。

偷換概念:在幽默中緩和氣氛

偷換概念之所以能造成幽默的效果,是因為幽默的思維不是實用型的、理智型的,而是情感型的。有時候,情感與理智是相互矛盾的,我們可以從下麵的對話中看出這種矛盾。

老師:“令天我們來溫習昨天教的減法。比如說,如果你哥哥有五個蘋果,你從他那兒拿走三個,結果怎樣?”

學生:“結果他肯定會揍我一頓。”

從數學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這種回答是十分愚蠢的,因為老師問的“結果怎樣”很明顯是“蘋果還剩下多少”的意思,屬於數量關係的範疇,可是孩子卻把它轉移到未經哥哥允許拿走了他的蘋果的生活邏輯關係上去。不過,恰恰是因為偷換了概念,使得這段對話產生了一種幽默的效果。

這一類幽默感的構成,在於它偷偷地無聲無息地把概念的內涵做了轉移。通常情況下,概念被偷換的越是離譜,所引起的意外震撼和幽默效果可能越強。恰當地偷換概念,也是一種最敏捷的感情溝通方式。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個習慣,隻要完成了手頭上工作,不管什麼時候,他都要去洗個澡,以做休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來到華盛頓會見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要求英美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德國法西斯,並希望美國能給予物資方麵的援助。丘吉爾被安排住進白宮,受到了熱情款待。

一天上午,丘吉爾洗完澡後,在白宮的浴室裏正光著身子踱步思考問題,這時,有人敲響了房門。

“進來吧。”丘吉爾下意識地喊道。

門開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出現在了丘吉爾門口。他看到一絲不掛的丘吉爾,感到非常尷尬,轉身就想退出去。然而丘吉爾卻伸出雙臂,對羅斯福大聲呼喚道:“進來吧,總統先生,大不列顛首相是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對美國總統隱瞞的。”羅斯福聞言停住腳步,兩人相視哈哈大笑起來。

這次談判取得了成功,英國如願得到了美國的援助。可以看出,丘吉爾偷換概念的幽默,對談判的成功產生了不小的作用。它不僅化解了自己的尷尬,也巧妙地化解了對方的尷尬,無傷大雅地處理好了這個問題,得到了美國總統的好感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