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笑了笑說:“既然是赴京應試,想來先生一定是才高八鬥。這樣好了:我出個句子請先生對,對好了,自然為您讓路;若對不出來,那就讓我過去,您也別進京了,暫且回家繼續讀書,等三年後再考。”
舉人心中好笑,以為一個村姑,會識幾個字?又見她落落大方,很是可愛。便說:“那好吧!在下洗耳恭聽。”
姑娘用手一指自己肩上的竹擔,微微一笑,開口道:
竹擔挑、挑竹擔,竹擔挑竹竹挑竹
巧用複字、頂針、疊字等手法,隻用“竹”、“擔”、“挑”三個字反複組合,生動地表現了自己的勞動生活。
舉人聽了,初以為這有何難?但越仔細琢磨,越感到的確不易。他站在橋上,苦苦思索,終於不得對句,隻得低著頭從橋上退了回來。
姑娘走進橋頭的一座院子。舉人站在橋頭,左思右想,羞愧難當。有心返家讀書,但這三年一次的大考機會難得,就這麼回去,怎有麵目見爹娘?於是,他打起精神,繼續趕路。
進京後,他順利地答完了考卷,也不敢久留,又急忙往回趕。一天夜裏,因錯過了旅店,他就在一位財主家的大門口將就過夜。
也不知過了多久,他被一陣敲門聲驚醒。睜開眼,抬起頭,見一家僮站在門口,身旁大門上的銅鎖正在銅門環上吊著,晃來晃去。
舉人見狀,忽然來了靈感,一躍而起,慌不擇路,幾乎是一溜小跑,來到那座小橋頭的姑娘家。剛進院子,他就大聲喊道:“姑娘!對句有了!”
姑娘從草房中走出來,見是他,一陣驚喜。舉人也顧不得寒暄,一口氣說出了對句:
銅環鎖、鎖銅環,銅環鎖銅銅鎖銅
手法與出句完全一樣,也隻用三個字“銅”、“環”、“鎖”反複組合。
姑娘聽了,連聲叫“妙”。這時,姑娘的老父親聞聲出來,也連連稱“好”。原來,他早已從女兒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這時見了舉人,對他的才華也十分佩服,便留他在家中住下。
這一對青年男女,不幾天工夫,已心心相印,以心相許了。老人家見了,也十分歡喜,便親自撮合,擇日為他們舉行了婚禮。
當舉人帶新娘子回家省親時,考中進士的喜報也到了家門。
雲霞瑞靄照東床
清末嘉興人錢肇元,字毅夫,曾任鹽官。其中表兄弟、親家陳米山夫婦雙壽時,錢肇元請丹徒人趙曾望撰了一副賀聯:
言無不盡、知無不言,交情同李益盧綸;感代營荊室佳城,最難親築牛眠,風雪嚴寒迎北陸
壽必得名、仁必得壽,福澤勝秦嘉徐淑;羨廣植蘭階寶樹,何況遙聯鳳卜,雲霞瑞靄照東床
上聯突出錢、陳兩家的“交情”。“言無不盡”,把內心的話說完,毫不保留。出自《北齊書·高德政傳》:“德政與帝舊相昵愛,言無不盡。”“知無不言”,隻要知道,就沒有不說出來的。出自《北史·崔光傳》:“臣之愚識,知無不言。”“李益盧綸”,唐代詩人,同被列為“大曆十才子”。李益,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家居鄭州。大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其詩音律和美,被樂工譜入管弦,在內廷歌唱,李益因此曾被憲宗召為秘書少監。盧綸,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年間被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官至檢校戶部郎中。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他們二人同歲,有很深的交情。“感代營……”幾句,是錢肇元向陳米山夫婦代為營建妻子的墳地表示感謝。“荊室”,即荊婦,稱自己妻子的謙詞。“佳城”,比喻墓地。《西京雜記》卷四:“滕公駕至東都門,馬鳴不肯前,以足跑(刨)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馬所跑地,入之尺所,得石。滕公以燭照之,有銘焉……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牛眠”,即牛眠地,指卜葬的吉地。典出《晉書·周訪傳》:“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崗見一牛眠山(音迂,通‘紆’,迂曲,繞彎)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雲:‘此亦其次,當世出二千石。’言訖不見。侃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以所指別山與訪。訪父死,葬焉,果為刺史,著稱寧益。自訪以下,三世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雲。”“北陸”,即虛宿,位在北方,為二十八宿之一。《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孔穎達疏:“日在北陸,為夏之十二月也……於是之時,寒極冰厚,故取而藏之也。”《漢書·律曆誌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後即以“北陸”指農曆十二月或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