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妙聯趣事(1)(1 / 3)

後蜀主孟昶題桃符

上古時候,春節習俗,在門上“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以避鬼驅邪。後來,就改用桃符——是在約一寸多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上,畫上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像掛在門的兩邊。再以後,就隻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和“鬱壘”兩個神名,或畫上符咒,或寫上吉利的話。到了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公元964年,命學士辛寅遜撰詞,題桃符。孟昶認為他寫得不工穩,就親自執筆在桃符上寫了一副聯語: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一般認為,這就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醫者但願世無病

縱觀千百年來,人們寫春聯,貼門對,總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禱祝頌之語。但是,也有與此相反內容的奇特春聯。清代浙江寧波有位著名的老中醫,名叫範文甫,他就寫過兩副奇特的春聯。一副貼在自家的大門上,曰:

但願人常健;

何妨我獨貧。

另一副貼在自己臥室的門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這位老中醫,在除舊迎新之際,不求自己的富貴康寧,卻一反常情俗態,盡說自家的喪氣話,虔誠地去祝願別人的“常健”,情操之高尚與品德之無私真是世上少有。

詼諧春聯寓嚴肅

清末民初,安徽樅陽有一位名叫陳淡然的秀才,剛直不阿,生活清苦。有一年春節,他寫了下麵一副春聯,貼在自己的書齋門上,聯雲:

功名,事業,文章,今歲已無望;

嬉笑,悲歡,怒罵,明年可再來。

寓嚴肅於詼諧之中,寄悲憤於幽默之內,構思奇特,潑辣大膽,一時廣為傳誦。

傘鋪酒館共一家

湘潭城裏有兩兄弟雙合門麵開了一家鋪子,長兄經營紙傘,當傘鋪掌櫃,老弟經營汾酒,當酒館老板。商店開張營業的那天,兄弟倆特意請當地名流寫了一副對聯:

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

看世情怎樣,醒的少,醉的多。

上聯以“打得開,收得攏”惟妙惟肖地描繪了雨傘的形狀,又詼諧地展望了店裏的生意行情;下聯用“醒的少,醉的多”繪聲繪色地摹寫酒館生意興隆,顧客盈門的熱鬧場麵,又出神入化地活用了屈原“舉世皆濁吾獨醒”的詩句,勸諭人們要認識世情之渾濁,保持清醒頭腦,發人之深思。

程敏政奇才得佳人

明朝文學家程敏政從小被稱為神童,長大後,宰相李賢見程敏政聰明英俊,甚是喜歡他,不時把他帶到家中吟詩作對。一天,李賢家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水果,舉辦“瓜果筵”,招待程敏政。李賢指著桌上的瓜果,隨口說道:

沉瓜浮李添雅興

程敏政看了看手中正拿著的一個桃子,脫口而出:

雪桃剝棗佐清淡

如此奇才,真令李賢一家人滿心歡喜。原來,李賢夫婦有一愛女,年方二八,花容月貌,知書達禮。李賢老兩口早有意將女兒許配給程敏政。

李賢遞給程敏政一節熟藕,說: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明白這是問他“因何而得偶”,馬上答道:

有杏不須梅

也巧妙地應用了諧音,即“有幸不須媒”。言下之意,他與宰相的女兒是前世緣分,不需要媒人了。

後來,程敏政果然與李賢的女兒結為連理。

周漁璜出對聯招親

周漁璜自幼聰明過人,頗有才華,成年後,學問更是大有長進,於是,便有不少人上門為他說親。附近有家姓賈的財主,很想把自己的憨姑娘許配給他,就托媒婆前往說合。

周漁璜的父親見賈家有錢,便答應下來。漁璜知道後,對父親說:“父親之命,孩兒焉敢不從,隻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

父親答道:“此女相貌百裏挑一,嫁妝也很豐厚……”漁璜說:“相貌如春花朝露,長留不住;財富似過眼雲煙,坐吃山空。孩兒要的是心靈手巧、知書達禮之人。這樣吧,我這裏有一上聯,不管誰家姑娘,相貌如何,隻要對出下聯,孩子甘願娶她為妻。”說罷,將早已準備好的對聯遞給父親,聯曰:

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

父親隻好將對聯交給媒婆帶給賈家。賈家誰也對不上,花錢請人代對,但也無人能對,隻好罷休。

周漁璜出對招親的事很快傳開了,一個跛姑娘對出下聯,寫道:

柑桔果熟,滿枝翡翠滿枝金。

周漁璜見到這下聯,慶幸自己覓到了知音,心中十分高興。漁璜和那跛姑娘成親後,感情非常融洽,後來,他做了大官,仍對妻子敬愛如初。

陶宗儀賀百歲老人

元代至元年間,浙江有一位百歲老人,別人問起他的年齡,他總是少報十幾歲。有一天,他遇到了當代才子陶宗儀,陶也問起他的年齡,老人對他說:“我實話告訴你吧,今年我整整100歲了。既然告訴了你這個大秀才,那就請你給我作一副祝壽的對聯可以麼?”陶宗儀稍加沉思,朗聲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