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並不是簡單的利益交換過程,而是雙方在信息能量場上的一次互動。隻有有效地互動,實現了氣場的共振,才能成功地做生意。成功的生意人總是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既在朋友中做生意,又在生意中交朋友。
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認為做生意就是簡單的利益交換,生意場上的人際關係就是簡單的交易關係。這種錯誤認識直接衍生的一種經營理念就是:一切以利益為重,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以不顧一切,導致的後果就是商人在消費群體裏被認定為奸商,而在生意圈內則形成一種互相提防、草木皆兵的惡劣環境,嚴重阻礙了商業的健康發展。
其實,生意的關鍵不是利益,而是人,利益隻是商業圈內人在交流中獲得的一種正麵回報。要進行良好的人際交流,就必須注意引發氣場共振。在達到氣場共振之前,不宜在交流過程中帶有過於明確的目的性,這會對同頻信息造成強烈的幹擾,甚至可能會因氣場之間的隔閡而導致溝通失敗。在達成氣場共振之後,雙方處於放鬆愉快的氛圍時再用自己的氣場去引導交流對象,這樣你的信息傳達才能成功。一個成功的生意人時刻記住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利益為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八個字:先交朋友,再做生意。
克納弗負責向某連鎖公司推銷煤,但這家公司的經理仿佛天生討厭克納弗,一見麵就毫不客氣地嗬斥道:“走開,我永遠不會買你的煤!”見此情況,克納弗趕緊說:“經理先生,請別生氣,我不是來推銷煤的,我是來向您請教問題的。”於是他誠懇地向經理詢問關於連鎖公司的問題,這引起了這位經理的興趣,並和他談了一個多小時。
在起身告辭的時候,經理起身送克納弗。他和克納弗並肩走著,把自己的臂膀搭在克納弗的肩膀上,向老朋友一樣,一直把克納弗送到大門口,提出願意下一張訂單買克納弗的煤,而且歡迎克納弗下次再來。
克納弗做了些什麼?他根本沒提推銷煤的事,隻不過向經理請教了幾個關於連鎖店的問題,為什麼會得到這麼圓滿的結果呢?
克納弗抓住了客戶最感興趣的話題,即客戶畢生為之奮鬥、彌足珍貴的事業。克納弗先生對此感興趣,就很容易成為那位經理誌同道合的朋友。當一個人被另一個人當成朋友看待時,理所當然地會受到更多的關照。所以商業上的成功之道往往不是直接推銷產品,而是要打動人心。要打動人心就要密切關注對方的信息能量場,快速收集對方信息場中的高能量點,同時追加自己的同頻信息,激發對方氣場的共振,做生意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這一切有個前提,那就是這種同頻信息必須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如果為了生意成功而違背自己的心意,用言語恭維別人,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戒備,這樣,你的信息就無法順利傳達,談生意自然也是難上加難了。
帽商伯恩有一次去海邊度假,發現那裏有一個老人正在商攤上出售自編自製的草帽,草帽的樣式很獨特。他一麵驚奇於草帽手工製作的精美,同時也意識到這其中巨大的商機。於是他一邊由衷讚美老人的技藝,一邊坐下來向老人詢問手工製作草帽的特點,贏得了老人的好感。最後當伯恩向老人提出想購買老人的草帽造型的時候,老人甚至沒談價格,就一口答應了。伯恩從老人口中得知,以前也有人想買他草帽的設計,並且開出了很高的價格,都被他拒絕了。於是伯恩問老人為什麼拒絕,老人說因為他們隻是為了賺錢,對帽子本身一點也不關心。
真誠是交朋友的前提,而交朋友則是成就生意的前提。在生意中過於注重利益,目的性太強,對方往往會覺得你難以親近和溝通,就無法達到雙方的氣場互動。生意上的往來,與其說是一個謀利的過程,不如說是一個生意夥伴間培養信任和維護情感的過程。達到相互間的氣場共振和形成長期的氣場互動,那麼你收獲的就不僅僅是利益,更是強有力的人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