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如何為下屬辦事(2)(2 / 3)

“但是我們好好工作,是為了換取勞力的代價,我們隻是要求這個代價公平。”

“瑪利亞,你們太不顧我們廠方的困難了!我得請問:

你有沒有從你工資裏積蓄起錢來?”

“談不上積蓄,因為我每個月要養活我的父母!”

“但是你們工人中間,有許多人是積蓄了錢的對不對?”

“廠主,這不見得,因為,一般工人都靠辛苦掙來的錢養家糊口!”

“真的嗎?這可大大糟了!既然是這樣,我可真替你們擔心這個冬天了!”

“請告訴我,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

“好,我告訴你,我是在說現在物價昂貴了,開支大了,一些既無職業又無積蓄的人,他們冬天的日子將怎麼過呢?”

“老板,你既然知道我們可憐,給我們增加工資吧。”

她變得哀求的口吻。

“是啊!我應當可憐你們,我也很知道你們的痛苦,我也自信能幫你們的忙,這當然是在工廠開工的情況下。

但若工廠關了門,我也就無可奈何了!”

在老板的一片自言自語之中,瑪利亞也很快返了出去。

你在應付別人的時候,所說所做必須一致,同時也要和你的精神及行動相吻合。比如你當著別人的麵拚命地稱讚整潔的好處,而同時你的穿著卻恰恰與你所稱讚的相違背,可想而知,別人對你所說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又比方,你對你的下屬說,從此我將好好地幫助你,但你卻始終沒有一點實際表示,那麼下屬對你所說的話,必定會認為如同一張空頭支票。這表示,下屬對你的容貌和行動會比對你的話更相信。隻有你臉部的表情,才是你真實態度和內心情緒的真誠流露。

你真誠的態度和真實的動機,乃是你每天所接觸的下屬所為之探索的。假若你言表不一,下屬就會認為你缺乏真誠,也許還會有下屬批評你不合做人的原則。因此,言表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溝通原則,在平息“工潮”時如此,在應付其他場麵的時候也是如此。

勇於承擔責任

當工作中出現失誤、造成損失時身為領導者決不可推卸責任,或者一味地責備下屬。因為這樣既不能服眾,也不利於糾正問題。麵對失誤,領導者應坦言自己的責任,以此影響下屬的言行,從而形成共擔責任、齊心協力挽回工作損失的局麵。

某公司產品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商家要求退貨,經理決定對此事進行嚴肅處理。有些基層主管卻不理解,認為是小題大作,有的尋找客觀原因,推卸責任。

在會議上,經理第一個講話,他沒有直接批評下屬,而是首先檢討自己的失職之責,從幾個方麵說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之後又宣布扣自己一個月獎金。

經理認真坦誠的自責,對到會下屬震動很大,使他們受到了深刻教育,紛紛進行自我批評。

領導坦率地承認自己的失誤主動承擔責任,就為下級樹立了榜樣,因而產生了積極的昭示作用。

不計前嫌要寬以待人

作為領導應具備“不計前嫌,寬以待人”的品質。因為領導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到下屬,如果領導能夠對下屬的過錯既往不咎,就會以自己的寬容贏得下屬的忠誠。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個勢力長期混戰,力量此消彼長。曹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唯一能和袁紹相抗衡的力量。

不過在當初,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謀士都與袁紹有書信上的秘密往來,因為他們害怕曹操被袁紹兼並以後自己沒有退身之路,曹操對此早已是心知肚明,但他正值用人之際,所以一直沒有采取什麼行動。任由他們與袁紹來往。

這樣的狀態維持了沒多久就爆發了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一舉全殲袁軍,取得徹底的勝利。

官渡之戰結束後,在清理戰利品時,曹軍從袁軍大營裏繳獲了一大摞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密件,那些寫了信的人見秘密將敗露,一個個膽顫心驚,不知如何是好。

正當人人緊張萬分之際,曹操卻當著眾人的麵。把那些信全部燒掉了,並對他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前我們就像是雞蛋。而袁軍就像是石頭。我也在為自己的退路擔心,我的屬下這麼做,我完全能夠理解。”

那些提心吊膽的人見曹操如此寬容,又目睹那一大摞書信在烈火中化為灰燼時,如釋重負,感到空前的輕鬆,同時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那些給袁紹寫過信的人,從此成了曹操忠實的謀士,他們爭相出謀劃策,為曹操爭雄稱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