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邱俊章救妻魂不歸 米秋成護田喪黃泉(3 / 3)

津蘭心裏很不是滋味,忙上前道:“叔你別生氣,這事兒就隨便提了一嘴,也沒最後定下來。現在我定一下,這喪盆兒我來摔!”子昂更覺得丟麵子,嗔怪津蘭道:“你快得了吧,哪有姑娘摔喪盆兒的!”津蘭立刻委屈地哭道:“那咋整?我爹又沒有兒子!”說著跪在靈前哭道:“爹,現在我懂了!我真懂了!人要沒兒子,老了就得讓人看笑話!爹,打小您就拿我當小子,今兒您還拿大閨女當小子吧!這喪盆兒就我給您摔吧,您在那頭別怨俺們!”哭得更加傷心。

津菊、津竹和天嬌、香荷正在內屋守著傷心的母親,忽聽外麵有吵架聲,就讓天嬌、香荷照顧母親,她倆急忙出了屋,得知子昂父母不同意子昂為米家代替長子,都沒法怨恨,隻是更為死去的爹悲傷,加上剛剛回來的津梅和兩個女兒,一同隨津蘭跪在靈前痛哭。

津梅是回來後的第一聲哭,多年都不情願喊的“爹”,她這時竟伏在棺上喊得撕心裂肺一般,讓周圍的人也都感到心碎,忍不住黯然落淚、低聲哭泣。

子昂依然不認爹媽的說道,更不信自己給嶽父摔個喪盆就不是周家的人了,也更不忍心看著米家這般淒慘,索性上前將津蘭、津菊、津梅、津竹都拉開,自己跪在靈前道:“爹,我既是我親爹親媽的兒子,也是您的兒子,明個兒送您上路,這盆兒就我摔!”說著又連磕三個響頭,顯然是對自己爹媽強烈不滿。

周傳孝氣得眼珠子要冒出來,抬腳要在後麵踹子昂,被林海一把抱住道:“九爹聽我說一句。子昂是挺有老豬腰子的,可這事兒他也不得已,我這當哥的真沒法說他。但您也忘了,除了子昂,您還有八個兒子呢!”說著鬆開手,退後一步跪下道:“九爹,您消消氣兒,兒子們一塊兒求您了。”除萬全帶人去追捕凶手,庚壽、文普、鐵頭、金萬、鳳仙、山鷹都急忙響應過來,一同跪在周傳孝麵前道:“九爹,俺們都是您的親兒子!”鐵頭接著又說:“九爹,我從小就沒爹沒娘,今兒我就說句大不敬的話,等您百年了,這事兒就都包在我身上!”周傳孝有些被感動,但還是顯得不情願,一邊歎息著一邊拉林海他們起來。

陸舉人這時也在場。他是林海讓來給米家喪事當帳房的。子昂知道來隨祭禮的都拿不出多少錢,也不把大家隨的禮放在眼裏,就主張不設帳房,說:“人到就是禮。”陸舉人說:“多少也該設個帳房,不是錢多少的事。”子昂便在西屋西間的炕上擺了方桌,桌上擺下筆墨硯和帳冊。舉人端在坐桌前,記下一筆筆祭禮,子昂的哥哥們和村妮家各都隨了百塊銀元,米家的親家中,除了子昂替父母報上一千元,春山、駿先、翰林的父母都都隨五百綿羊票。

馬九爺從一入春就身體不太好,讓大夫看過,說是得了風寒,天天喝著中藥,下炕也得有人守著。家人本不想將米秋成的死訊告訴他,但通過孫媳婦津菊慌張離開家後就一直未歸,猜到米家出了事,堅持要拖著病身去米家看看,家人這才對他說了實情。

雖說他是長輩,畢竟米秋成當年隨他出生入死他來到龍鳳,如同親兒子一般,本來身子就弱,還沒哭出聲來就昏厥過去,忙又去叫來郎中,施了針灸才醒來,終於哭出來,哭得跟個孩子似的。總算順過勁來,他還是堅持讓津菊的公公扶他去米家,又在米秋成的靈前哭了一痛,隨即被兒孫們扶進設帳房的屋裏,見舉人正在填寫祭禮,先問自己兒子隨了多少,然後讓給他自己單隨一份,也是五百綿羊票。

其他隨禮的,基本都是萬全、鐵頭的手下和鳳仙戲班裏的人,以及街坊鄰居,最多不過二十元,一元、兩元的居多,還有鄰居掏幾角的。田大寬家作為鎮上曾最有錢人家,也才隨了三元,是因不滿米家不願與他軋親家,尤其不高興米家的買賣越來越大,頂了他這個全鎮最大的富家。

聽見外麵周傳孝對子昂發泄不滿,陸舉人也下炕出屋,但一時也不好說什麼,直到林海等哥兄弟為周傳孝跪過後才對周傳孝說:“別和子昂較真兒了。我現在是想開了,啥說道也就是說說而已,最難得子昂能有這份心。聖人有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說,善待自己的老人,還要善待別人的老人,善待自己的孩子,也得善待別人的孩子。我還聽子昂說過,你家弟妹晃常也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善待別人的孩子,神就保佑咱的孩子,是一個道理呀!”子昂媽頓時想到自己杳無音信的女兒,也不安地央求周傳孝道:“姑爺半拉兒,半拉兒也是兒。咋說親家對咱有恩,咱就由著子昂吧!”周傳孝又歎口氣道:“我今兒是丟人丟大了。”說著又到米秋成的靈前道:“親家哥,兄弟對不住你啦!沒錯兒,子昂也是你兒子,咱就由著他吧。”說著三鞠躬。這時,香荷、天嬌也身著孝服出來,個個哭得眼睛紅腫。津蘭見周傳孝在父親靈前深鞠躬,忙帶妹妹們跪下還磕頭禮。子昂也為爹磕頭,哭著謝道:“謝謝爹。”頭未抬起,周傳孝已轉身離開。

格格夫人一直躺在屋炕上,已經哭得沒了自我。平日裏她總和米秋成頂牛拌嘴,這時卻真是悲痛欲絕,一再哭道:“他爹呀,你把我從天津帶出來,就這麼撇下我自個兒走了,讓我以後可咋活呀!”她也恍惚地聽到周傳孝因子昂為米秋成摔喪盆的事而爭吵,便又哭著自責道:“我對不住你呀老頭子,一輩子也沒給你生個續香火的,老了連個摔喪盆兒的都沒有!”哭得她跟前鄰居們也跟著落淚,一群女兒便都不顧躺在棺內的爹了,湧進屋裏,一邊跟著媽哭,一邊又安慰著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