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
產生誤會後,一方怒氣衝衝,充滿怨恨、敵視;一方滿腹狐疑,委屈壓抑,雙方隔閡越陷越深,而且一談即崩,新的誤會就會接踵而來。此時,雙方都需要冷靜下來,你應該下一番工夫仔細調查,搞清楚誤解源於何處,否則,憑你費多少口舌,也不會解釋清楚。搞不好,還會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用書信表達
麵對一張紙要比麵對一個人從容得多,當麵難以啟齒的話在紙上會很自然地表達出來。書信效果有時比當麵交涉的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寫信時措辭一定要簡短、親切、明了,切勿噦裏噦嗦。語氣應該真摯、誠懇,要充分表達自己希望消除誤會、重新和好的急切心情,表達自己至今仍銘記以往的友情,以及對對方的信賴和尊敬。
行動是最好的證明
有的誤會用語言解釋不清楚,那麼就用行動去證實。比如朋友誤解你同某一異性有暖昧行為,你又說不清楚,那麼,你隻要與自己的愛人相依相伴,相敬如賓,親密無問,雙雙出入社交場合,令對方找不到破綻,謠言便會不攻自破,誤解也就自然消除了。
戰勝懦弱,當麵說清
消除誤會的方法千奇百怪,多種多樣,但最簡捷、最方便的解決辦法便是當麵說清,大多數人也都歡迎這種方法。有的人由於懦弱,不敢當麵對質,結果把問題搞得極為複雜。記住,如果有的誤會需要親自向對方作說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種借口推脫,一定要克服困難,戰勝自己,想方設法當麵表明心跡。另外,不要輕信第三者的隻言片語。
不可錯過好時機
解釋緣由,消除誤會,必須選擇好時機。一定要考慮對方的心境、情緒等感情因素。可選擇提級、漲工資、定職稱或參加婚宴等喜慶日子,此時對方心情愉快,精神放鬆,胸懷也就較為寬廣。抓住這個時機表白,往往能得到對方的諒解,重歸於好。
越拖越被動
有人被誤會搞得焦頭爛額,總覺得心中有難處,難以啟齒,結果礙於情麵,時間越拖越久,誤會越積越深,到最後無限地蔓延,讓人極為苦惱。所以,有了誤會,就要迅速解釋清楚,時間越長就越被動。
請局外人幫忙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當和別人發生誤會時,不妨請熟悉情況的第三者作為說和人,把事情的真相解釋給對方聽,這也是消除誤會的好方法。
生活中或工作中,由於個性、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彼此之間難免會產生誤會、摩擦。這些誤會和摩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大到影響團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小到影響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定位與發展。
下麵有一些消除誤會的例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例子1:
小靜和小敏是同事,還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們之間因為一點小事產生了誤會。小敏不聽小靜解釋,把責任都推到小靜頭上,還背地裏講小靜的壞話。
這些話很快就傳到小靜耳朵裏,但是小靜沒有找小敏大吵大鬧,而是買了一本小敏最愛看的時裝雜誌,悄悄放在小敏的桌子上,並在內頁上寫上一句話:"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逛街?"
小敏看見後,愣了半晌沒有說話,默默收起了雜誌。
下班的時候,小敏抬起頭笑著對小靜說:"晚上我請你吃飯,然後我們去逛街,你看怎麼樣?"
就這樣,兩人之間的誤會消除了,關係還像以前一樣要好。
例子2:
王強在一家通訊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直都是認真負責,態度謹慎,很少出錯誤。
有一次,由於另外一個部門的同事配合不當,公司在與客戶交接產品時發生了重大失誤。幸虧補救及時,把損失降到最低。
事後,公司經理把王強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當時,經理情緒很激動,沒給王強一絲解釋的機會。盡管王強知道主要責任不在自己,但是並沒有當場和經理爭辯,而是耐心傾聽,並且非常誠懇地接受了責罰。
晚上,他想,經理現在應該情緒平靜了,我應該把事情的真相向經理解釋一下。於是,他給經理打了電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了。
經理在電話裏說:"事情很嚴重,我太生氣了!我知道這件事主要責任並不在你,今天是我太衝動了,我向你道歉!"
一向嚴肅的經理竟然向他道歉了……
所以,消除誤會,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場合。如果王強當場與經理辯論,訴說自己有多冤枉,這隻會讓經理認為他是在推卸責任,那麼,事態就會惡化,誤會就會加深,甚至出現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例子3:
小鄭是一個快言快語的人,有一次,他的快言快語得罪了同事小陳。一連幾天,小陳對小鄭都是一臉慍色。
小鄭覺得很難受,很想找機會解釋,可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過了幾天,小陳拿了幾張資料來發傳真,結果因為紙太軟,沒發完就把紙卡住了。小陳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