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又稱地瓜、山芋、甘薯、番薯、甜薯、紅芋、紅蕷、紅苕等。
各地習慣稱呼不同,品種、大小、外形、顏色都有所不同,但基本成分非常接近,其β—胡蘿卜素含量為750微克/100克(顏色越黃,則胡蘿卜素越多),超過其他薯類,在蔬菜中屬於佼佼者。維生素c含量為26毫克/100克,與馬鈴薯接近。
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其澱粉、維生素、鉀或膳食纖維等主要營養素含量與其他薯類相仿,但花青素含量令其他薯類望塵莫及。花青素是一種色素,正是紫薯之“紫”,也存在於藍莓、紫葡萄、紫甘藍、紫茄子等紫色蔬菜水果中。它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具有一定保健價值。
芋頭也是一種不錯的早餐食品,其鉀含量為378毫克/100克,超過其他薯類,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但芋頭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較少,低於紅薯或馬鈴薯。芋頭種類很多,大小不等。選擇體型勻稱、較結實、沒有斑點、肉質細白、切口汁液呈現粉質的就是上品。
鮮玉米,營養好
鮮玉米是已生長成熟的玉米鮮品,煮熟即可食用。顏色有的黃,有的白;味道有的甜,有的不甜;口感有的黏(糯),有的不黏。營養價值兼具穀類和蔬菜的特點,既含有一定量的澱粉和蛋白質,又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鉀等。再搭配牛奶、酸奶、雞蛋或豆漿等高蛋白食物,就是非常好的早餐。
黃色玉米更勝一籌,含“玉米黃質”較多,有抗氧化作用。玉米胚乳(吃鮮玉米時容易留在玉米芯上或者掉下來的那個黃色的小芽狀物)是不折不扣的“營養寶庫”,不僅含有玉米黃質,還含有維生素e、b族維生素、β胡蘿卜素、亞油酸等營養成分,所以“啃”鮮玉米的時候,不要丟棄它。
除水煮後直接啃食外,把鮮玉米粒扒下來燒湯、煮菜、煮粥、炒飯、涼拌、打漿等都可以,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燕麥片,看仔細
燕麥脂肪含量較其他穀物多,香味較濃,又含有可溶性的β—葡聚糖,黏度較大,故適合加工成麥片,煮粥食用。純燕麥片是燕麥粒軋製而成,呈扁平狀,外形完整。純燕麥片本身就是全穀,屬於粗糧,營養豐富,是最值得推薦的早餐穀物之一,在超市裏很容易買到。燕麥片可以單獨煮粥,也可與大米一起煮粥,與牛奶或豆漿混合加熱。很多速溶型的燕麥片食用更方便。
不過,超市裏大行其道的
“營養麥片”、“早餐麥片”大多並非燕麥片,大多是用玉米、大米、麥麩、糯米,再加油脂和糖“調製”出來的,有的隻含很少的燕麥片,很多根本不含燕麥成分,其營養價值大大低於純燕麥片,不是值得推薦的早餐穀物。選購時不要隻看產品名稱,還要注意產品標簽上的配料表,看看裏麵是否有燕麥,以及燕麥的位置排序如何。如果沒有“燕麥”字樣,或者燕麥排序並不靠前,就不是好的燕麥片產品。
蛋炒飯,好早餐
蛋炒飯的精彩之處不限於雞蛋和米飯,還在於各種配料,如青椒、尖椒、胡蘿卜、洋蔥、黃瓜等蔬菜;瘦肉、醬肉、火腿等肉類;青豆、豆腐幹、香幹等大豆製品;蝦蓉、蝦皮、扇貝丁等海鮮小食;以及花生、腰果、瓜子仁等堅果。搭配得當的一碗蛋炒飯,再配一杯牛奶或豆漿等液體食物,三大類早餐食物齊備,且食物多樣化,堪稱完美早餐的典範。
做好蛋炒飯的關鍵是要用隔夜米飯(剛好適合早餐)。米飯經長時間(隔夜)放置後,澱粉回生老化,再度熱炒,口感軟而不黏,粒粒相隔又相連,口感最佳。如果做米飯時摻入一些小米、紅豆、綠豆等粗糧,可能會影響口感,但更加健康。
做蛋炒飯健康的第一要點是油不能多。蛋炒飯應該是米飯和雞蛋的混合香味,而不是黃乎乎、油膩膩的油香。此外,要加入一些蔬菜和其他食物,使品種更多樣,營養更全麵。蛋炒飯一般不需要加味精,因為雞蛋有增味作用。
水餃餛飩,最佳早餐形式
吃水餃和餛飩是實現食物多樣化、葷素搭配的便捷手段之一。早餐現做餃子來不及,可以前一天包好放冰箱裏速凍,第二天早晨起床後現煮現吃,吃多少煮多少。偷懶的人可買速凍水餃,非常方便,隻需幾分鍾。水餃軟硬適度,口感潤滑,易於消化,特別適合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