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創造發明之路(2)(1 / 3)

十一、兒童方便衣架

小小衣架還有什麼好創造的呢?且看下麵這個小故事。

有一天,陝西省榆林市第三小學的張克江同學放學回家後,正趕上變天。他慌忙去收媽媽晾曬的衣服。這些衣服都晾在衣架上,衣架掛在高高的鐵絲上。他馬上端來凳子,爬上去。由於著急,一不小心,“啪”的一聲,他從凳子上摔了下來,摔得屁股很疼。小張心裏很不痛快,他想:今後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自己個子矮,短期內也不會長高;鐵絲又不能扯得太矮,得從衣架上動腦筋,應做一個可以折疊的衣架。用時,一拉繩子,衣服就會自動落到手上。他先用鐵絲做了一個衣架、一個掛鉤、兩個衣架肩。衣架兩肩可折疊。他把它們連在鉤子上,再用兩根橡皮筋牽住衣架的兩肩,拉平。

做好後,他掛上一件衣服,試了試。“噗嗤”一聲,衣服掉在地上了。因為鐵絲承擔不了衣服的重量,所以試驗失敗了。

後來,小張改用兩根木條做衣架的兩肩,連接處用螺栓固定住,然後用兩根彈簧連接在粗鐵絲掛鉤上,拉平。兩根木條下邊裝上兩個鐵絲圓環。圓環上係上一根“丫”形繩子。收衣服時,隻要拉動繩子,木衣架兩肩會向下收折,成為“人”字形,衣服就會自動脫離衣架。如果放鬆繩子,衣架在彈簧的作用下,又自動地恢複原狀。他終於取得了成功。

這摔痛屁股引發出來的小發明,在第六屆全國青少年創作發明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第三節 發明家啟示錄

一、諾貝爾:炸藥之“父”

阿爾弗裏德·諾貝爾這個名字世人有口皆碑。他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和實業家。他曾在炸藥領域引起了劃時代的革命。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諾貝爾都給後人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寶貴財富。

1833年10月21日,阿·諾貝爾誕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一個人才輩出的家庭。這個家族的祖先曾德裏克曾是極為出名的學者,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也是卓有成就的發明家和工程師。諾貝爾是伊曼紐爾夫婦的第四個兒子。因為一生下來就纖弱多病,他母親拿出全部的愛來關懷他,期望這盞明滅不定的生命之燈能夠繼續亮下去。

健康不佳使小諾貝爾成了夥伴們遊戲的可憐觀眾。因此,他養成了思考問題的習慣。8歲那年,他進了聖雅各布高級衛道士小學。但兩個學期之後,由於舉家外遷,他便給一生的學校教育畫上了一個極不情願的句號。

諾貝爾出生時,他父親的生意江河日下,1837年,破產後的伊曼紐爾懷著痛苦和希望去了俄國。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經濟狀況終於好轉。1842年10月,他將全家遷至俄國。

諾貝爾繼承了父親的思想財富和堅毅精神。雖然他所受的教育不多,但由於他的勤奮努力,生活本身就成了他的大學。靠他的豐富知識和精神獲得了父母的器重和兄弟們的尊敬。17歲那年,伊曼紐爾曾派諾貝爾出國學習和收集情報,外出的旅行大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

在克裏米亞戰爭期間,伊曼紐爾的工廠因為提供軍用材料而大獲發展。但戰爭一結束,政府撕毀一切合同,伊曼紐爾再次宣告破產,像多年前來俄國時一樣,他離開時兩手空空。但這時仍留在彼得堡的諾貝爾已是經過科學訓練的化學家,而且通曉德、法、英等多種語言。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和實業家的基本麵貌,這時已經初具輪廓了。

諾貝爾的哥哥路德維德留在俄國創業,他很希望弟弟能做他事業上的助手。然而,諾貝爾要走自己的路。1857年,他為自己發明的水表申請了專利。這僅僅是他發明生涯的一個開端。真正體現他那驚人天才和想象力的卻是以後他在炸藥領域的突出成就。

諾貝爾的炸藥係列發明,都是與硝化甘油分不開的。硝化甘油具有奇特的性質,容易爆炸但無法引燃和保證安全,它逐漸被人遺忘而失去了應用的希望。然而在化學家齊寧的啟發下,諾貝爾父子注意到了硝化甘油的爆炸性能及其應用的光明前景。從1861年起,他們分別在海倫堡和聖彼得堡按自己的技術路線進行研究實驗。

1862年,父子共同發明了能用人工方法控製爆炸的硝化甘油,俗稱“炸油”。它是硝化甘油20%和黑色火藥80%的混合物。這種炸油有較強的炸力和爆炸速度,但是要想使之成為商品,必須解決安全性問題。這就迫使諾貝爾去尋找引爆或局部引燃硝化甘油的辦法。經過50多次試驗,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項劃時代發明——雷管。這項發明為以後所有炸藥的安全、方便使用鋪平了道路,這可以說是炸藥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然而災難正是伴隨成功而來的。1864年9月3日上午,意外的爆炸摧毀了諾貝爾的試驗車間,當場炸死5人,其中包括他21歲的弟弟埃米爾。這個意外打擊使伊曼紐爾過度悲傷,幾周後中風,一直未能康複。同時,這個事件也引起了全城的騷動不安。所有這一切都沒能讓諾貝爾裹足不前,當年,他又與別人合作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有限公司,生產各種型號的諾貝爾產品。後來,諾貝爾又在漢堡附近設立了克魯梅爾工廠;1866年,經過艱辛的努力,他在北美也建立起了工廠。

由於硝化甘油的不穩定性加之人們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不按安全說明去做,所以,事故頻頻發生,社會的驚恐和政府的壓力隨之而來。各個國家發布進口禁令。炸油易爆問題使諾貝爾焦急如焚。

一天,諾貝爾在克魯梅爾工廠偶然發現一隻破漏油罐流出的炸油被周圍的矽藻土大量吸收後,形成一種粘稠漿狀的物質,這種物質受到撞擊時不再爆炸。這一偶然的發現,使之受到啟迪,於是,1866年,他又發明了第二代硝化甘油炸藥——猛安炸藥。這種炸藥有較好的安全性能,諾貝爾大量投產。使用這種炸藥一直沒有發生過事故。這項發明奠定了以後所有化學炸藥工業的基礎,也給諾貝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猛安炸藥很快在全世界範圍內打開了銷路,從歐洲到美洲,當時都留下了這種炸藥的傑作。這樣,到1873年時,他就先後在9個國家建立了十幾個工廠。諾貝爾仿佛在進行瘋狂地賽跑,到處生產和推銷他的產品,年僅30歲的他充分顯示出發明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的超人才幹。

巴黎是當時歐洲大陸的中心,諾貝爾為了在法國發展他的事業,於1873年,離開漢堡,開始了他長達十幾年的巴黎居住期。諾貝爾在巴黎馬拉高夫大街買了一幢漂亮的寓所。在這裏,他有一間漂亮的實驗室。

猛安炸藥的發明,解決了安全問題,但它仍有很多缺點,比如:炸藥中的硝化甘油易受水浸泡流失,造成潛在危險;25%的矽藻土大大降低了爆炸力等。為解決這些問題,諾貝爾又開始了艱辛的研究。

1875年的一個夜晚,他在做實驗時被玻璃片劃破了手指。他用火棉膠敷住傷口就上樓睡覺去了。然而疼痛使他徹夜難眠。當他回到實驗室時,他突然意識到:為什麼不把火棉膠加進硝化甘油試試?一試,奇跡果然出現了。第二天早晨上班時,諾貝爾向他的助手展示了他的傑作。這種由膠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產生的炸藥,是諾貝爾炸藥係列發明的頂峰。它有最高的能量,對撞擊震動更安全,絕不吸收水分,且爆炸無煙,容易加工成各種形狀。這項發明幾乎在所有工業發達的國家都取得了專利。

後來,諾貝爾又在炸藥領域作出了一係列發明:

1875年,發明“膠體錳安炸藥”;

1875~1878年,發明一係列廉價膠體防水安全炸藥;

1876年,發明低冰點硝化甘油炸藥;

1879年,發明“超猛安炸藥”;

1879年,發明用於槍炮射擊的“安全無煙炸藥”;

1887年,發明“彈道無煙火藥”,這是他在炸藥領域的最後一項重大發明。

這些發明使諾貝爾的工廠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為了協調眾多工廠之間的競爭,加強合作與協調,80年代中期,諾貝爾果斷地建立了英德和拉丁兩家大托拉斯,這與洛克菲勒建立美孚石油幾乎在同一時間。

諾貝爾的發明與實業道路充滿了艱辛和挫折。正當他的事業一步步邁向頂峰時,前所未有的打擊隨之而來。

80年代,他的重要助手保羅·巴布背叛了他,置身於投機生意中,並且參與了一場以“巴拿馬醜聞”著稱的巨額行賄與國家彩券事件。結果諾貝爾苦心經營的法國黃色炸藥公司宣告破產。雖然諾貝爾及時采取了行動,重建了公司。這個事件給他的打擊絕不僅僅在經濟方麵。出於政治動機,巴黎對他各方麵的誹謗和迫害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最後他不得不情緒沮喪、心情沉重地離開了這個國家,於1891年遷居到意大利的聖雷莫。

另一個打擊是關於線狀無煙炸藥的訴訟案。1887年,諾貝爾就發明了無煙炸藥。然而英國的艾貝爾教授等人利用諾貝爾的研究造出了線狀無煙炸藥,且在英國取得了專利權。於是一場爭專利權的官司引爆了。雖然艾貝爾等人的剽竊行為暴露無遺,但是法律的天平最終不公正地偏向了他們。諾貝爾除了敗訴之外,還得付巨額訴訟費。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戰勝了巨人,這件事給諾貝爾帶來了莫大的打擊和悲哀。但是諾貝爾總是從不向這些挫折低頭,他的性格裏沒有妥協的成分,他總是以堅毅不拔的精神一步步地跋涉。晚年,他遷居聖雷莫,不幸的是他的心髒病加劇,可他仍然沒有止步,相反卻交替進行著多項研究和發展工作。

諾貝爾思想敏銳,有驚人的發明創造能力和超人的決心。他一生的發明創造不斷出現,先後有355件以上在世界各國獲取了專利。同時諾貝爾的發明範圍極廣,包括電化學、生理學、空中攝影、電工學等領域。

諾貝爾熱愛文學和科學,他認為它們是“人類健康和幸福的兩大源泉”。他自己還是個相當出色的詩人。諾貝爾提倡人類博愛,他熱愛和平。他想利用他發明的炸藥來為人類造福,求得世界和平,然而他卻親眼看到自己的發明被人操縱為製造災難的武器,因此他後半生總是在為和平呼籲,並在諾貝爾獎金中設立了和平獎專項,獎勵對和平事業作出貢獻的人。

1896年12月10日,因患腦溢血,諾貝爾這盞亮了63年的生命之燈終於在聖雷莫熄滅。根據他的遺囑,將他的全部遺產設作諾貝爾獎勵基金,用它的利息來獎勵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和平事業方麵有突出成就的人。這項獎勵成了很多科學、文學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

諾貝爾的一生充滿了冒險與曲折、奮鬥和失敗。經過無數險灘燭流之後,他終於登上了事業的頂峰。諾貝爾曾說:“當小阿爾弗裏德呱呱墜地之時,一位好心的醫生就應該結束他那多災多難的生命。”正是這個“多災多難”的生命,給世人貢獻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在緬懷前人的時候,沒有理由不對這位天才的科學家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愛迪生:發明大王

當一個人沉溺於自己的誌趣和愛好時,並不總能讓周圍的人理解,因此也會給他的生活增添諸多麻煩和曲折,這就是愛迪生青少年時代的境遇。但這位隻上過3個月小學的發明家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2000多種發明,憑的是一種罕見的不屈不撓的意誌和鍥而不舍的熱情,他所說的“天才是1%的靈感,99%的汗水”正是對他自己的最好寫照。他說:“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什麼比這種更好的了。”

愛迪生1847年2月11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的愛迪生常躺在母親懷裏,聆聽她講一些既淺顯通俗又新鮮有趣的故事。在似懂非懂中,愛迪生很想通過自己的眼睛和腦袋弄清楚這世界上所發生的事,養成了一種對任何東西都愛問一個為什麼的習慣。為了知道母雞下蛋和孵出小雞的過程。愛迪生在雞籠邊一蹲就是幾小時,甚至把雞蛋揣在懷裏,試圖像母雞一樣孵出小雞來。後來上小學時,由於追問老師“為什麼2+2=4?”而換來老師的一陣怒罵,被老師斥之為“不折不扣的糊塗蛋”。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隻好把兒子領回家,承擔起施教的責任。

母親的諄諄教導使他通過刻苦的自學,為自己打下堅實的根基。9歲時,愛迪生便讀完《羅馬興亡史》、《美國史》和《解剖學》等許多大部頭著作;11歲時,開始自學《科學百科全書》和牛頓等人的論著,以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對科學,特別是對物理學和化學的愛好,並開始對著書本自己動手做實驗。他找了些現成的東西,在家裏的地窖裏弄了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盡管條件非常簡陋,愛迪生卻視之為樂園。並不富足的家庭對愛迪生的自學和實驗帶來威脅,他隻好隻身走入社會。12歲時,他在休倫埠到底特律的火車上賣報,經車長允許,他在車廂角落組建了一個小實驗室,邊賣邊做他的實驗。但一次偶然的事故中,裝黃磷的瓶子跌落打碎而差點引起火災。大發雷霆的車長一個耳光打聾了愛迪生的右耳。從此,他也失去這份職業。失業的愛迪生因一次舍己救人的義舉,得到鐵路上當報務員的工作,他很快掌握了報務技術,同時,仍極專注於實驗,一天工作20小時以上。一次,因上班時打了個瞌睡,他再次失掉工作。後來,轉到“西方聯合電報技術公司”當報務員時,愛迪生同樣因實驗帶來的麻煩而被趕出大門。

生活中屢屢遭受的厄運磨煉了愛迪生的意誌。他矢誌不渝地迷戀於科學。他的天才漸漸顯露出來,最初的成功開始為他贏得聲譽,也為他提供了專心致誌從事事業的基礎和條件。1869年,愛迪生發明了自動投票記錄機、新式證券報價機,報價機成為交易所的搶手貨。愛迪生用所獲的報酬在紐尼克開辦了一家有300多個工人的工廠,專門研製電器機械。在那裏愛迪生設計製造了雙Ⅰ式和四Ⅰ式發報機,並發明了自動電報發電機。1876年,愛迪生前往新澤西創辦了一個實驗工廠,除製造廠外,還附設有實驗室和圖書館,這是現代研究所的最初萌芽形式。實驗工廠成為才智橫溢的愛迪生施展手腳的天地,也使他頭腦裏萌發的設想變成現實。1877—1878年,愛迪生創造出新型的發報機和炭質電話,這種新式電話把傳遞距離一下提高了50倍。有了它,紐約和費城就可直接通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