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成功

作者:

上午11點,母親開車把喬丹·羅梅羅送至他父親位於加州大熊市的住所。在那裏,“喬丹小組”的成員要在客廳裏開個早會。“喬丹小組”是他們對自己的稱呼,成員包括喬丹的繼母凱倫、父親保羅,以及喬丹——這個13歲的登山神童。他是全世界迄今為止登上珠峰年齡最小的人。

喬丹每天都很忙碌,不過今天的事情尤其多。他必須把八年級的畢業演講稿寫出來、理個發、去健身房健身、排練畢業典禮,以及為下周在巴西舉行的野外生存比賽做方案。

喬丹過著一種雙重生活,在母親的住處,他是一個平常的少年:有嚴格的就寢時間、和朋友們一起滑雪、和母親一起騎山地車。而在父親保羅這裏,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喬丹通常會睡在一個含氧量較低的帳篷裏,以便使身體適應低氧環境。他還要拖著一隻輪胎,沿著塵土飛揚的車道來來回回地進行數百小時的訓練。父親保羅把自己的家叫做“營地”,“營地”裏有各種探險裝備——並非隻為喬丹一人而準備,41歲的保羅和45歲的凱倫已經從事職業探險10年了。

公眾對於年輕紀錄挑戰者的態度一直有質疑。常有人問保羅:“你想過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嗎?”保羅則還擊:“你想討論不負責任的撫養方式嗎?那我們就說說現在正站在快餐店裏,為孩子買大餐的那些父母吧。那才叫不負責任地撫養孩子呢!”

喬丹9歲時,一次他指著小學裏一幅畫有各大洲最高峰的壁畫說:“嗨,老爸,我想登上這些高峰。”換作另外一位父親,他很可能邊撫弄孩子的頭發邊心不在焉地說“好,好”之類的話,而保羅卻說:“可以,我們最好先進行訓練。”

和一個13歲少年一起登山的挑戰尤其特別。比如,喬丹即使在登山期間也必須完成一大堆作業。他發現,在海拔2.1萬英尺的前進大本營裏,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的情況下,要想完成這些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到了海拔2.3萬英尺的高度,甚至連打開書本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喬丹也有過打退堂鼓的時候。在攀登珠峰的途中,有好幾天喬丹的情緒都很低落。“我警告他,”保羅回憶說,“今天我連一點壞心情的氣味都不想聞到。如果這話不起作用,那我會讓他趴在地上做40個俯臥撐。”不過,這種情況少之又少,他們攀登珠峰的過程很順利:腸胃舒暢、體重沒有急劇下降。

當然危險更是不可避免。一次他們將攀登的繩索固定在一座巨大的冰塔下麵,從它底下經過時,喬丹還和一支沿著同一線路下山的匈牙利登山隊打招呼。兩支隊伍錯身後大約相距40英尺時,那座冰塔轟然倒塌,一場致命的雪崩隨之而來。父子二人從山上跌落下來。“雪崩就像一股洶湧的潮水衝你撲麵而來。”喬丹回憶道。保羅則覺得那就像有人突然間把你撞進一輛行駛的卡車底下似的。父子二人朝著一條冰隙的方向跌落在地上,落地時喬丹鞋子上的冰爪把保羅的腿刺傷了,還在他的頭上劃出一道口子。

凱倫回憶了喬丹盯著父親縫針時的情景。“傷到自己的父親讓他很有壓力,”她說,“幾天之後他才從中走出來。”不過保羅和喬丹仍在期待下一次激蕩內心的曆險。

話題轉回大熊市,那天晚些時候,喬丹去了當地一家健身房,進行了一次時間雖短但堪稱“殘忍”的訓練,接著去理了發。下午在學校,喬丹做了畢業演講。他在演講中說:“讓我們一起前進吧。找到你的珠穆朗瑪峰,找到它,攀登它。”

>>司誌政摘自《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