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為了開發國內市場,簡氏兄弟在上海設立了分廠,隨後又在廣州、漢口、北京設立分廠,並在國內各大城市和南洋群島一帶設立銷售機構。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死而複生,使英美煙商十分恐慌。他們在1914年和1917年先後兩次想以重金收買南洋公司,被簡照南巧妙地拒絕了;後來又想破壞南洋公司擴建新廠的工作,也沒能得逞。麵對英美煙草公司接二連三的刁難,南洋公司的一些股東膽怯了。他們認為,憑南洋公司的資本與基礎,是不可能與英美公司對抗的,所以想與英美煙草公司妥協,苟且偷生。一時間,南洋公司內部爭論不已,人心浮動。
正在海外籌款的簡玉階聽到消息後,十分氣憤,當即來信表示,南洋公司的發展,正在於用提倡國貨做號召,一旦屈服於洋人,即使不被社會唾罵,也會讓提倡國貨的人灰心,這種事是萬萬不得的!在簡氏兄弟的堅持下,英美煙草公司企圖吞並南洋公司的陰謀徹底破產了。
於是,不甘心失敗的英美煙草公司,決定仗著自己的優勢,用市場競爭擠垮南洋煙草公司。因為像香煙這樣的大眾消費品,一旦銷路不暢,生產就難以維持了。他們在報紙上大做廣告,宣稱英美香煙價廉物美,不惜暫時虧本,將質量優異的新牌香煙削價出售,並在賣煙時贈送彩票、禮品來吸引顧客。同時,他們采取威逼利誘種種手段,迫使香煙店隻賣英美煙而不賣南洋公司的香煙。更為惡毒的是,英美煙草公司不惜花費錢財大量收購南洋公司的香煙,故意放到發黴時才拿出來賣,以此來敗壞南洋公司的聲譽。他們甚至收買了南洋公司的印尼雅加達的倉庫管理員,讓他把煙擱黴了才賣出去。許多人拿著發黴的香煙要求換貨,使南洋公司在經濟上和名聲上都蒙受了重大的損失。
麵對這一切,簡照南十分冷靜。他知道,英美煙商的手段固然卑鄙,但光是生氣也沒有用處。市場競爭從來就是冷酷無情的,關鍵要看誰能贏得消費者!在總體力量上,南洋公司無法與英美公司抗衡;然而香煙一旦進入市場,便必須服從市場法則。南洋公司隻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善於隨機應變,仍然有可能再一個一個局部戰勝這個龐然大物似的對手。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簡照南針對英美公司的詭計,采取針鋒相對的策略。他們一方麵宣傳振興國貨,一方麵也盡量使購買南洋香煙的顧客得到實惠,如在煙盒內裝入兌獎券,獎品從美術畫到金戒指應有盡有,使想碰運氣的顧客紛紛購買南洋香煙。他們對銷售南洋香煙的商店,提高代銷提成,放寬交款期限,並且補貼運輸費用,使店家得到的好處比賣英美香煙更大。他們積極向各地煙商征求意見,並派人到各地進行市場調查,按不同消費者的要求生產不同口味的香煙,如為北方人生產煙味濃烈的產品,為南方人生產口味平和的產品。此外,他們還深入偏遠地區,采取薄利多銷的辦法,使更多消費者愛上了南洋香煙。
1919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資本積累達到600多萬元,呈現一派興旺景象。五四運動爆發後,全國人民愛國反帝的熱情空前高漲,南洋公司提出的"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更加深入人心,產品銷售額的猛增,刺激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南洋公司決定對外招股,這一決定當即得到愛國商人的響應,許多資本雄厚的富商紛紛入股,使南洋公司的資本激增。股東們一致選舉筒照南為公司的"終身總經理",簡玉階為公司協理。簡照南將總公司從香港遷到上海,分公司遍布全國十幾個大城市,同時還在新加坡、泰國等地設有分公司;公司為了擴展生產,添置了新設備;又在河南許昌,安徽鳳陽等煙草產地設立收購站並新建和擴建了多處烤煙廠;為解決包裝印刷和所需錫紙問題,又自辦了印刷廠和紙廠。公司職工總數增加到1.4萬人,年利潤達到三四百萬銀元,成為當時中國屈指可數的私營企業之一。
經過與外國資本家近20年的拚搏,簡氏兄弟終於成為中國的"香煙大王"!簡照南在實業界的聲望也與日俱增,曾先後兼任廣東實業團副團長、上海總商會會董和上海華商聯合會董事等職。1922年,簡照南又發起成立上海東亞銀行,並擔任銀行董事。
這位在生意上十分精明的富商,卻將錢財看得很淡,他多次向外界宣告,營業所得利潤取於社會,亦當用於社會。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救災工作,對教育事業的扶助尤其引人注目。因為他少年時代曾經身受因家貧而失學的痛苦,後來在振興實業過程中,又深深感到技術的重要,所以認定"興學育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在他的倡導下,南洋公司曾經捐巨款資助暨南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及複旦大學建造校舍。這些名牌大學的校史上,永遠記載著南洋公司的功德。此外,他還在香港、上海開設職工子弟學校、殘疾人收養院和孤兒教養院等。由於這些事業,簡照南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愛戴。人們甚至把他稱為"商界師表,南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