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照南看到了這個情況,他想,既然中國能種植煙葉,又有著廣闊的香煙消費市場,為什麼就不能自己生產香煙呢?為什麼要把這巨大的財富讓外國人輕易賺去呢?因此,他決定創辦中國的民族香煙工業,抵製西方的"洋煙",讓中國人都吸中國煙。
萬事開頭難。最難的還是一無技術,二缺資金。簡氏兄弟為此專程到日本去考察香煙生產技術,並買回了四台蝴蝶式卷煙機;同時,簡照南又結識了日本川井煙廠的幾名技師,他們答應幫助簡氏兄弟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回香港後,簡照南兄弟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又在叔父簡銘石和朋友們的幫助下,共同籌集資金,作為開辦煙廠的資本。1905年正月初八,簡照南的35歲生日那天,"廣東南洋煙草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了。公司取名南洋,是為了表示要和當時中國人在天津開設的"北洋煙草公司"一致對外的意思。在成立大會的會場上,掛著醒目的大標語:“肥水不落外人田,中國人吸中國煙!”
從這一天起,簡氏兄弟與香煙結下了終生不解之緣!
創業之初,由於簡氏兄弟對香煙生產外行,配料不當,質量不好,出品的香煙銷路不暢。簡照南將這看作關係到南洋公司命運的大事,便從繁重的事務中脫身出來,親自東渡日本,用高薪聘請來幾位煙廠技師。當時有人對此不理解,認為公司資金已經很緊張,怎麼能再花費這樣高的代價?簡照南堅定地說:“公司要興旺,就必須提高香煙質量。我請來的都是'財神爺'啊!”
果然,不久以後,技術問題一一解決,南洋公司也生產出卷紙柔軟、煙絲整齊飽滿、色澤鮮亮、口味醇和的香煙。簡照南又動腦筋,廣泛征求香煙牌號,從眾多應征者中選擇出具有中國民間特色、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語作為產品牌號,如"雙喜"、"白鶴"、"白金龍"、"飛馬"等,很受老百姓的歡迎,香煙也就大為暢銷。
可是,一心想獨霸中國香煙市場的英美煙商,是不能容忍中國民族香煙工業的發展的,他們企圖把南洋煙草公司扼殺在搖籃裏,於是節外生枝,借口"白鶴"牌香煙的包裝紙顏色與英美產品"玫瑰"牌相似,向香港當局提起訴訟,要求懲治"破壞專利權"的南洋公司。這本來是毫無道理的事,但香港當局害怕洋人,居然蠻橫地做出判決,強令南洋煙草公司燒毀生產出的香煙和印好的商標,使南洋公司蒙受重大損失。當時,簡照南正臥病在家,他得到消息,當即披衣下床,在家人的扶持下趕到現場,想據理力爭,然而等待著他的卻是荷槍實彈的軍警!
英美煙商得寸進尺,隨後又用同樣的伎倆,使南洋煙草公司的"飛馬"、"雙喜"牌香煙遭到同樣厄運。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原來就勢單力薄的南洋煙草公司元氣大傷,開工僅13個月,就債台高築!簡氏兄弟不甘失敗,寧可關閉恰興泰商號,以全力維持煙草公司,但還是無濟於事,到1908年5月,由於虧損太大,不得不宣告歇業。
一時間,煙廠工人們不得不卷起鋪蓋另謀生路,高大的廠房冷冷清清,等著出賣;辦公桌上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債主們紛紛上門來討債……此情此景,使病中的簡照南悲憤交加,病情頓時加重:雖然經過多方醫治,稍有好轉,但肝病一直沒能痊愈。
初戰的失敗,不但沒有動搖簡氏兄弟創辦民族工業的意誌,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再次奮鬥的決心。1909年2月,在叔父簡銘石的全力支持下,他們重整旗鼓,再度開業,並將公司改名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照南激勵公司的同事們共渡難關,謀求發展,他說:“不是我簡氏兄弟想發財,而是我們中國人要為中國爭日氣!"他的話激起了同事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大家表示一定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誓與"南洋"共存亡!為了防備英美煙商再利用專利權、商標法做文章,簡照南專門請來了經濟專家與經濟事務律師給大家上課。同時,他利用過去的關係,寫信向海外華僑求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南洋"麵臨危機時扶持一把,共同為中國人爭氣!那一段日子,簡氏兄弟就是這樣沒日沒夜地奔波籌劃。簡照南累得好幾次肝病發作,他強忍著疼痛,繼續操勞。通過改良製造工藝、調整產品結構,經營大有起色。為了籌備足夠的周轉資金,簡照南決定讓弟弟簡玉階重赴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一帶經商,從事販運風燈、檳榔盒、毛巾、瓷器等生意,充實"南洋"的資金。
1911年,偉大的辛亥革命爆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到處掀起了"提倡國貨、抵製外貨"的運動,在"實業救國"的口號鼓動下,各地紛紛興辦實業。簡氏兄弟緊緊抓住了這個曆史機遇,再次推出"雙喜"、"飛馬"、"白鶴"等國產香煙,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大得人心。連海外煙商也紛紛來電來函要求代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產品。銷路一暢通,生產也就蒸蒸日上。這一年,南洋公司獲利了,第二年利潤又翻了一番;到1915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這匹"飛馬"終於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