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能概述

第一節 技能概念

一、技能及其有關的概念

1、技能的定義

技能是在活動中經過練習而獲得的一定的動作方式,例如,汽車駕駛員駕駛汽車,機械工人操縱機器,都是在運用他們所習得的動作方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別。初級水平的技能隻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識和一定的練習就可獲得,高水平的技能則需要較豐富的知識經驗,而且在其活動中的基本動作已達到自動化水平。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稱之為熟練技巧。例如,一般人通過一定練習都可以獲得把兩塊布縫在一起的初步技能,縫紉師經過長期的縫紉實踐則形成熟練技巧。初學寫字的人學會執筆,具有低水平的寫字技能,書法家才能說具備寫字的熟練技巧。

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經過練習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任何一種熟練技巧,都是在掌握人類社會現存的知識、技能,經過親自的不斷練習,由初級技能逐漸概括與其相適應的動作方式,進而形成熟練技巧。

2、運動、動作和活動

運動是指有機體運動器官的機能。兒童出生之後就從母體內帶來了各個運動器官的機能。如手的抓握運動,腿部的伸屈運動,牙牙學語的發音器官的運動等等。

動作是為了追求某種目的而指向一定對象的運動。動作總是在接受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機體的運動機能而形成的。學會走路,既學習了前人的走路經驗,也依賴於機體的身段、手足的運動機能。

活動是受一定社會職能所製約,為實現某種目的而聯合起來的動作係統。如體育活動是由舉手、投足、身體曲直、跑跳等一係列動作構成的。這些動作被參加祖國的四化建設的社會職能所製約,為鍛煉身體這種目的聯合著。

我們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社會職能,由一定目的組織起來的一係列運動和動作實現的。形成和活動目的相適應的熟練的運動和動作,不僅是為實現活動的目的所需要,也是產生最佳成果所必需。

二、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

依據動作外顯性質和腦內活動性質,可以相對地把技能分為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

運動技能也叫操作技能。寫字、騎車、駕駛汽車、打球、體操、演奏樂器、操縱機器等,都是由相應的神經過程所支配的骨胳肌肉運動實現的一係列外顯動作。當這些運動較協調地組成一定的動作方式,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動化時就成為運動技能。智力技能指借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智力活動。如閱讀課文、寫文章、演算習題等都是智力活動方式。智力技能也叫智力操作方式。

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二者是相互聯係著在活動中起作用的。工作的順利完成,既要有自動化的外部運動器官的協調活動,也要有組織好的腦內神經組織的活動。

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二者相互聯係,統一於活動之中。完成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運動器官和腦並用的。運動器官對外界現實的操作既是智力發展的依據,也是智力水平高低的體現。智力既經形成又對運動器官的操作進行調節。可見,二者的區別是相對的,這是依據在某種活動中何者占主導地位來確定的。球類活動是以肌肉運動為主,但又受人的智力支配和調節,因此,把它歸於運動技能。體育項目中的棋類比賽,主要是依據在頭腦中進行思考所作出的決策,支配手擺放棋子,因而這屬於智力技能。

三、熟練和習慣

熟練是高水平的技能,它是經過有目的的練習,在不斷地改進動作的過程中,而轉變成自動化的動作係統。自動化的動作係統,意味著意識控製降低。既在進行某種活動時不必考慮某個動作如何進行,也不需要把活動的各個環節分解進行。如初學駕駛摩托車,必須注意駕駛中的姿勢、手腳協調等各個動作,熟練了就不太注意每個動作以及這些動作之間如何協調了。隻要有某個活動動作,它就可以按一定順序引起一係列自動化動作。當然,意識控製的降低,並不是說熟練動作是無意識性的。一個人在進行任何技能或熟練動作時,如果活動中的任何一個動作環節發生障礙,或者在完成活動道路中遇有突發事件,總是很快就會發現,這時人就開始有意識地調整活動。這說明熟練並未失去意識。

習慣是指實現某種自動化動作的一種需要。習慣經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出現的,即俗語所謂的“習慣成自然”。在一定情況下,不實現這種動作,人就會有某種不舒適之感。例如,一個人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的習慣,隻要用餐,這些動作都會自然地出現。一個人有午睡的習慣,不論在什麼場合,隻要到了中午就有睡意。

熟練和習慣都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方式,但他們又都有各自的特點。其區別如下:

首先,熟練是通過有意的練習而形成的,一般說,習慣是在無意中,通過機械重複而形成的。

其次,熟練是完成活動的一種手段,人們可以根據活動的要求,既可以有意地利用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它。習慣已成為個人的需要,這種需要如果得到滿足,人就是愉快的,否則將處於一種不愉快之中。

最後,熟練有水平高低之分,隻是量的差別。習慣則有好壞之分。守紀律的習慣、勤勞習慣,整潔習慣都是優良習慣。懶惰、說話中帶口頭語等都是不良習慣。

優良的習慣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個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把在自動化活動中解放出來的意識用於提高活動質量。不良習慣是人的生活累贅,往往給工作和學習帶來障礙。為此采取措施使學生養成優良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是教師的教育任務之一。

第二節 技能動作的分析

任何技能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進行分析:

一、動作的控製與調節

每一個技能動作,都是根據對刺激物的感知所作出的反應,是開始於感知而終止於動作反應的過程。

在從感知到動作反應的過程中,神經中樞的調節機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中樞調節著感覺器官,使之更好地接受刺激物的作用,例如控製瞳孔的擴張和收縮來適應光刺激物的強度。其次,中樞根據對刺激物的感知,發出外導神經衝動到達運動器官,引起肌肉運動,作出動作反應。此外,中樞還對來自效應器官的返回傳入信息進行分析綜合,進一步調整運動,使之趨於精確。可見,技能動作是在大腦中樞根據機體外部和內部兩方麵的信號對動作加以控製與調節之下完成的。

任何行動,都不是僅僅借助於一項孤立的動作就能實現的,它必須借助於一個完整的動作係統。技能動作是一係列按連鎖反應的方式進行的動作的聯合。在第一個動作之後,再進行第二個、第三個……動作。當刺激物引起第一個動作反應時,產生一定的動覺信號,這個動覺信號不僅調節第一個動作反應本身,同時也調節下一個動作。因此,第二個動作反應是在新的外界刺激物和前一個反應的動覺刺激的雙重控製之下進行的。同樣,第三個外界刺激物和第二個動作反應的動覺刺激又控製著第三個動作反應,等等。這種外部和內部信號的連續不斷的雙重調節使用,保證了複雜的連續動作的實現。

在這種連鎖反應中,每一個環節可能是單一的動作,例如寫字就是一個接著另一個動作進行的;也可能是同時性的協作動作,例如演奏樂器需要雙手或手腳的同時動作。在後一種情況下,外界刺激物同時引起幾個運動反應,接著新的外界刺激物和前一個協同動作的許多動覺刺激又共同控製著下一個協同動作。這些動作構成了完整的技能係統。

在複雜的技能動作中,從感知到動作反應的整個過程,可以看成一個循環式的係統,即感知和動作反應相互聯係、不斷地相互調節,形成一個循環的鏈索。這在操縱機器的複雜技能動作中尤為明顯。例如,在駕駛汽車的技能中,司機根據對外界刺激物的感知進行操縱動作,操縱動作的效果體現為汽車狀態的變化,而後者又呈示給司機以新的知覺刺激物,於是司機便根據新的刺激物和前一動作的動覺信號調整下一步的動作,如此循環不止,直至行動任務的最後完成。

二、動作的反應時間

動作的反應時間是指從刺激物出現到作出動作反應所需要的最短時間。

反應時間的長短,可以相對地反映出技能動作的熟練程度及動作的複雜程度。

動作反應可以分為簡單反應和複雜反應。動作反應時間也相應地分為簡單反應時間和複雜反應時間。前者較短,後者較長。

簡單反應是對單一的刺激物作出的確定的反應,例如,知覺燈光閃亮立即用手按電鍵。這一過程的中樞活動比較簡單,隻要知覺到刺激物,不必過多地考慮和選擇,就能立即作出反應。在一般情況下,視覺或聽覺刺激物出現後,在0.14—0.18秒內便能作出反應。

複雜反應也叫做選擇性反應或辨別性反應。這是根據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種可能性中選擇一種符合要求的反應。在實驗中常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燈光,要求受試者根據某一顏色的燈光的閃亮,用某一手指作出反應(如,用食指對紅燈光,用中指對綠燈光進行反應等等);或在許多按鈕中選擇某一按鈕進行反應。選擇性反應的中樞活動比較複雜,需要進行一定的思維活動,作出選擇,執行正確的反應動作。生活中的各種動作多屬於這一類反應。複雜反應的反應時間較長。最初級的複雜反應隻是在兩種可能性中選擇一種反應。例如,對於視覺刺激物的反應的時間就在0.25秒以上。反應的選擇餘地愈大,反應速度就愈緩慢。表明選擇的數目與反應時間的關係。

動作反應時間的長短,受外界刺激物和主體本身的特點的製約。

對作用於不同分析器的不同刺激物,其反應時間是不同的。以簡單反應來說,聽覺和觸覺的反應時間最短,痛覺和味覺的反應時間較長。

刺激物的強度對反應速度也有影響。一般是對強的刺激物的反應時間較短,對弱的刺激物的反應時間較長。例如,對弱音的反應比對強音的反應慢。當外界有著複雜的影響時,反應時間的變化更大。例如,在一間沒有幹擾的安靜的屋子裏,對聲音的反應要比在一間有嘈雜聲音的屋子裏快一些。

簡單反應時間的個別差異不大,一般正常人對某一分析器刺激物的反應速度都是相近的;即使經過一定的訓練,反應時間也不會有多少縮短。而複雜反應的時間則不然。在實驗室中測出的複雜反應的時間,表現出相當大的個別差異;在實際生活中,這種差異更為顯著。一些人反應比較迅速,另一些人則比較遲緩。例如,運動員的選擇性反應時間一般較短,乒乓球運動員的每一個回擊動作都是高速度的選擇性反應。生活條件和職業訓練可以縮短選擇性反應的時間。

在同一個人,反應時間不是恒定不變的。健康情況、情緒狀態會使反應速度發生變化。疾病、疲勞、情緒低落時要比正常狀態時反應慢些。在缺氧的影響下,反應時間也會增長。精神緊張時,反應時間不一定延長,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縮短,不過反應的正確性卻會降低。在緊張狀態下,對於意外刺激物的反應容易遲緩。積極準備狀態對於反應速度非常重要,如果對刺激物的出現事先有所預料,做好反應的準備,反應時間會大為縮短,準確性也會提高。

三、動作的準確性

動作的準確性可以從動作的形式、速度和力量三個方麵來考察。這三個方麵配合恰當,動作才能夠與客觀要求相符合,使預定的目的得以實現。這樣的動作,才算是準確的動作。

動作的準確性,也是衡量技能動作熟練程度的指標之一。

1、動作的形式

動作的形式可以分為動作的方向和幅度。動作的方向是指動作的軌跡,即肢體移動的軌跡是否指向所要達到的目的。動作的幅度是指動作量的大小,即指肢體移動路程的長短。準備的動作,其方向必須正確,幅度必須適當。動作方向錯誤,幅度過大或過小,都將產生不準確的動作。